[发明专利]一种贫沥青碎石缓解层的抗裂性能测试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8805.4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8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彭波;童晓莹;徐世俊;李文瑛;殷世林;于洪兴;任自铭;李海斌;杜冰洁;吴琰;尚文勇;董丁明;刘自禧;赵宏伟;宋云峰;魏家光;任新涛;吴世园;尹志全;何娟;杨征文;欧阳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G01N3/34;G01N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碎石 缓解层 裂缝扩展 试件 抗裂性能测试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车辙试验机 混凝土面层 路面结构层 轮碾成型机 车轮荷载 成型沥青 荷载效应 抗裂性能 裂缝发展 模拟车辆 施工过程 试验过程 数据采集 行驶过程 抗裂 碾压 摊铺 裂缝 直观 施加 清晰 重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贫沥青碎石缓解层的抗裂性能测试评价方法,采用轮碾成型机成型沥青混凝土面层试件、贫沥青碎石缓解层试件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件,能后模拟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各路面结构层的摊铺碾压过程,采用车辙试验机施加重复的车轮荷载,模拟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轮载对贫沥青碎石缓解层的荷载效应,更好地模拟贫沥青碎石缓解层在轮载作用下的抗裂情况,能够快速得到初裂寿命n1和裂缝扩展速率k两个指标并综合反映贫沥青碎石缓解层的裂缝发展状况,即裂缝发生的初始时间和裂缝扩展的快慢程度,试验过程操作容易,数据采集方便,初裂寿命n1、裂缝扩展速率k概念清晰、直观、计算简单,能够对贫沥青碎石缓解层的抗裂性能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贫沥青碎石缓解层的抗裂性能测试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高等级公路以强度高,板体性好的半刚性基层为主,但半刚性材料自身具有易收缩开裂的缺陷,导致我国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在解决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问题上,国内外道路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在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铺筑一定厚度的柔性结构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反射裂缝的发展,贫沥青碎石(LAG)属于一种新型的柔性材料,这种材料沥青含量偏低,远少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少量的沥青主要起到粘结集料、改善无粘结材料的表面松散及施工性能差的作用,同时少量的沥青会使贫沥青碎石混合料性能介于松散材料和整体沥青混凝土的性能之间,此种结构既具有多空隙、良好塑性变形能力,又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的特点。由此,理论上贫沥青碎石(LAG)具有类似常规级配碎石抑制反射裂缝的功能。然而,这种材料在实际中是否具有良好的抗裂效果,还需通过具体的试验及评价方法进行深入论证。
目前,国内外针对反射裂缝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试验方法和抗裂评价指标。此外,国内对贫沥青碎石的路用性能、抗裂效果和评价尚属于空白阶段。为此,有必要开发出能够反映贫沥青碎石(LAG)缓解层裂缝形成和扩展过程,且简单可行、操作方便的抗裂性能试验,提出一种能够合理评价贫沥青碎石缓解层抗裂性能的方法,促进贫沥青碎石缓解层的进一步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贫沥青碎石缓解层的抗裂性能测试评价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方法能够得到贫沥青碎石缓解层抗裂性能指标,实现对贫沥青碎石缓解层抗裂性能直观、全面、合理的评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贫沥青碎石缓解层的抗裂性能测试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沥青混凝土面层试件、待测试贫沥青碎石缓解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件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放入待碾压模具中固定;
步骤2)、通过碾压实验,获取待测试贫沥青碎石缓解层在碾压过程中初次断裂时被碾压的次数,即初裂寿命n1;
通过初裂寿命n1计算裂缝扩展速率k,
k=hq/(n2-n1)
式中:k为裂缝扩展速率,mm/h;
h为裂缝径直长度,即裂缝所贯穿的贫沥青碎石缓解层的厚度,mm;
q为碾压频率,次/h;
n1为待测试贫沥青碎石缓解层的初裂寿命,次;
n2为待测试贫沥青碎石缓解层被贯穿所需的试验轮行走次数,次;
步骤3)、根据步骤2)获得的初裂寿命n1与裂缝扩展速率k,初裂寿命n1越长、裂缝扩展速率k越小,待测试贫沥青碎石缓解层抗裂性能越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88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