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冷却的杯盖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37655.5 | 申请日: | 2018-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8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鲁;彭宇洋;王庆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萌萌恰小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林远银 |
| 地址: | 21515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杯盖 杯盖本体 隔热外壳 快速冷却 导热层 夹层 快速降温 内部设置 容纳物 慢冷 体内 便利 加工 健康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冷却的杯盖,包括杯盖本体,所述杯盖本体内壁设置有导热层,所述杯盖本体的外壳是隔热外壳,所述导热层与隔热外壳之间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内部设置有快速降温的容纳物。该杯盖的结构比较的简单,加工起来也比较的方便,不会造成太高的成本;该杯盖能够实现快凉慢冷的功能,将杯盖内的热水温度迅速的降低下来,给人们带来便利、健康和愉悦,并且成本低廉,好用不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杯盖,尤其是一种快速冷却的杯盖。
背景技术
保温杯,简单说就是能够保温的杯子,一般是由陶瓷或不锈钢加上真空层做成的盛水的容器,顶部有盖,密封严实,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内部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现在的保温杯功能多样,“一杯多用”已成为新款保温杯的流行做法。几乎每一款保温杯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是双重盖设计,开车时只要按一下中间的红色小键,水就会自动流出来,而不会溅湿在车上;有的在保温杯中间设计有茶隔设计,可将茶叶与茶水快速过滤,非常适用办公室的小白领使用;还有的是双杯设计,底盒盖还有盛茶叶、糖、咖啡的暗格等,而采用不锈钢双层制作的真空内胆,不仅可以盛放开水,也可以盛放冰水等,有的杯体还具有焖烧功能。然而当人们口渴时,从保温杯里倒出的水都比较的烫,不能够马上的喝,让人们很是着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快速冷却的杯盖,该杯盖的结构比较的简单,加工起来也比较的方便,不会造成太高的成本;该杯盖能够实现快凉慢冷的功能,将杯盖内的热水温度迅速的降低下来,给人们带来便利、健康和愉悦,并且成本低廉,好用不贵。
一种快速冷却的杯盖,包括杯盖本体,所述杯盖本体内壁设置有导热层,所述杯盖本体的外壳是隔热外壳,所述导热层与隔热外壳之间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内部设置有快速降温的容纳物。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本体过导热层传递热量,所述导热层由传热系数大于0.2W/(m·K)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外壳能够用隔热套替换,所述隔热套的材质是塑料和/或橡胶和/或硅胶,所述隔热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个数范围是2个或2个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本体上的隔热外壳材料为塑料和/或橡胶和/或硅胶和/或陶瓷或不锈钢,所述隔热外壳的材料是能够为任意传热系数低于2W/(m·K)热的不良导体。
进一步的,所述夹层为密闭空间,所述夹层内的容纳物为常温下含有未溶解固体颗粒的饱和盐溶液或含有相变温度在25°C-75°C相变材料的液状流体或含有相变温度在25°C-75°C相变材料固体颗粒悬浮的液体或含有导热填充物的相变温度在25°C-75°C的固体相变材料或相变温度在25°C-75°C的无毒无污染的相变金属或以上所列材料的任意组合后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盐溶液中的盐包括任意常温溶解度在20克以上、温度从常温变化为70度时,溶解度增加20克以上、无毒、无污染的盐、糖、溶解会吸热的可溶有机物或气体中的一种物质或一种以上物质的组合物,所述溶液为水和/或酒精和/或有机溶剂和/或液体油脂。
进一步的,所述相变包括固液相变和/或固气相变和/或液气相变和/或晶相转变。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的表面设置有环保防锈层,所述环保防锈层为层厚在100微米以下的聚四氟乙烯或醇酸防锈漆或聚酯漆或环氧树脂或装填不亲水的油脂后又倒出油脂,自然形成的油脂薄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杯盖的结构比较的简单,加工起来也比较的方便,不会造成太高的成本;
2.该杯盖能够实现快凉慢冷的功能,将杯盖内的热水温度迅速的降低下来,给人们带来便利、健康和愉悦,并且成本低廉,好用不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萌萌恰小家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萌萌恰小家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76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