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7389.6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1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卢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超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E05B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316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面板 智能锁 主控锁 导线连接 输出端 锁体 用户信息存储模块 体内 固定块 输入端 空腔 用户输入界面 对称安装 开口设置 指纹识别 开口 穿过 延伸 | ||
本发明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包括锁体和操作面板,操作面板安装在锁体上,锁体内安装有主控锁芯,操作面板上固定设有筋脉识别模块和用户输入界面,筋脉识别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的输入端,用户输入界面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的输入端,主控锁芯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用户信息存储模块,用户信息存储模块固定安装在锁体内,锁体内设有空腔,空腔靠近操作面板的一侧为开口设置,操作面板靠近锁体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远离操作面板的一侧穿过开口并向空腔内延伸。该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能够解决指纹识别锁识别要求过高,导致打开时不够便捷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
背景技术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居家环境舒适程度以及安全问题也随之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而智能家居行业以智能为标志,从前几年的萌芽状态,到现在的破竹之势,发展迅速可见一斑。据了解,在欧美等国家,智能锁的普及率为50%,而在韩国,甚至达到了90%,在中国,目前的普及率却只有2%。在智能家居必然普及民众生活的大趋势下,这预示着智能锁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商机。而巨大的商机自然不是对所有的品牌,据调查显示,现在的年轻人品牌意识比较强,对于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以及智能化体验,还有材质品质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这对于智能门锁企业来来说,技术和创新都将面临巨大挑战。锁具是门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的机械锁的基础上演变出越来越多的智能门锁。如具有指纹、密码、机械钥匙、手机蓝牙四种开启方式一体的智能锁,使得开锁方式多样化,解决了传统机械锁一旦没有随时携带钥匙则无法开门的问题;如利用智能识别技术识别到访人员并向其分享秘钥,并对所分享的秘钥进行安全监控,方便到访人员的自助入门;又如具有智能防偷窥功能、智能语音功能、防猫眼开启功能、开锁记录查询功能等。各式各样的智能门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是现有技术中,指纹智能锁对指纹识别界面的要求特别的高,一但识别界面出现灰尘,或者指纹受损,就会导致门锁无法正常开启,十分的不便捷。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具备可以轻松精准的打开门锁等优点,解决了指纹识别锁要求过高,导致打开时不够便捷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可以轻松精准的打开门锁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筋脉识别的智能锁,包括锁体和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安装在所述锁体上,所述锁体内安装有主控锁芯,所述操作面板上固定设有筋脉识别模块和用户输入界面,所述筋脉识别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的输入端,所述用户输入界面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控锁芯的输入端,所述主控锁芯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用户信息存储模块,所述用户信息存储模块固定安装在锁体内。
优选的,所述锁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靠近操作面板的一侧为开口设置,所述操作面板靠近锁体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远离操作面板的一侧穿过开口并向空腔内延伸,所述空腔内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固定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一端开口的螺纹套筒,且螺纹杆穿过螺纹套筒的开口端并向螺纹套筒内延伸,所述固定块远离操作面板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螺纹套筒远离开口端的一端穿过空腔的开口并向对应的固定槽内延伸,所述螺纹套筒的剖视面与固定槽的剖视面相匹配,两根所述螺纹套筒靠近对应轴承座一端且相背一侧的筒壁上固定连接有T型滑块,所述空腔内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与T型滑块相匹配的T型滑槽,所述T型滑块滑动连接在对应的T型滑槽中,所述螺纹杆远离螺纹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贯穿锁体设置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通过第一轴承固定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靠近空腔的一侧向空腔内延伸,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超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超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73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质量权衡平台
- 下一篇:一种智慧视频门禁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