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钱包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7300.6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8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巨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西龙同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Q20/22;G06Q20/40 |
代理公司: | 深圳权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2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51802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钱包 安全芯片 微控制单元 通信单元 存储 应用 安全认证服务 触摸式电子纸 金融支付设备 信用卡账户 印制电路板 安全存储 安全信息 储蓄账户 存储用户 分区隔离 货币账户 交易类型 数字加密 账户安全 支付账户 账户 电连接 上盖 下盖 显示屏 加密 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钱包及其应用方法,属于金融支付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一种数字钱包,包括:印制电路板、触摸式电子纸显示屏、电池、上盖、下盖、安全芯片、微控制单元、第一通信单元、第二通信单元;所述安全芯片用于存储用户账户安全信息,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为所述数字钱包提供加密和安全认证服务;所述安全芯片支持分区隔离安全存储,能够同时存储多个账户的安全信息;所述账户包括储蓄账户、信用卡账户、数字加密货币账户。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够对多种支付账户进行集成与支付产品的存储的问题。本发明可应用于多种交易类型支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钱包及其应用方法,属于金融支付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支付手段:现金、银行卡(或直接银行工具,如USBKey、支票等)、第三方支付账户。随着支付环境的改变,以及大众消费习惯的变化,人们的支付手段越来越多趋于电子化(即现金减少,而后两种方式增多)。
传统由银行及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等功能的银行卡,通常采用磁条或芯片来存储个人账户数据,支付时通过刷磁条、接触式或非接触式读取帐户数据来实现支付交易。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也越来越多成为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日常支付方式。按支付账户的性质,可以分为银行卡支付、第三方支付账户支付(微信、支付宝)等,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数字加密货币,比如比特币、莱特币和PPCoin是依靠校验和密码技术来创建、发行和流通的电子货币。其特点是运用P2P对等网络技术来发行、管理和流通货币,但因为丢失了价值4亿美元的比特币,这动摇了外界对比特币的信心。数字加密货币面临的主要威胁在于如何安全地保管,比特币丢失事件再次凸显了这一问题。
以上多种支付手段和自动结算系统的运用,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将使“无支票、无现金社会”成为现实,也成为一种趋势。
但是用户群体中,会同时需要拥有以上多种支付手段的人群会很多,如何拥有一种安全的数字载体,解决各种支付帐户的集合与支付产品的存储,成为了一种实际的迫切需求,需要有相对应的产品来加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够对多种支付账户进行集成与支付产品的存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数字钱包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所述一种数字钱包,包括:印制电路板、触摸式电子纸显示屏、电池、上盖、下盖、安全芯片、微控制单元、第一通信单元、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触摸式电子纸显示屏镶嵌在上盖上,所述上盖和下盖相互匹配构成盒体,所述电池和印制电路板与触摸式电子纸显示屏平行的固设于盒体中;所述安全芯片、微控制单元、第一通信单元以及第二通信单元分别固定设置在印制电路板上;
所述安全芯片用于存储用户账户安全信息,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为所述数字钱包提供加密和安全认证服务;所述安全芯片支持分区隔离安全存储,能够同时存储多个账户的安全信息;所述账户包括储蓄账户、信用卡账户、数字加密货币账户;
所述触摸式电子纸显示屏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为用户与微控制单元之间提供人机交互接口;
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第二通信单元电连接,并通过第一通信单元与外部设备蓝牙通信,通过第二通信单元与交易终端NFC通信;
所述盒体侧面设有USB接口,用于电池充电或与外接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包括低功耗蓝牙集成电路和低功耗蓝牙天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西龙同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西龙同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7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