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封装整流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37044.0 | 申请日: | 2018-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7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吕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卫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8 | 分类号: | H01L23/48;H01L23/367;H01L23/16;H01L29/861;H01L21/48;H01L21/50 |
| 代理公司: | 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芯组件 引线柱 烧结 管帽 管座 整流二极管 金属封装 金属线 焊接 焊料 制造 导通特性 两端设置 密封连接 散热能力 下电极片 二极管 电极 电极片 金属套 连接管 紫铜环 多股 封焊 紧固 铜管 编织 保证 穿过 | ||
本发明一种金属封装整流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二极管包括管座,管芯组件,引线柱和管帽;管座和管帽分别形成第一、二电极;管芯组件焊接在管座上,引线柱的一端焊接在管芯组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管帽;引线柱穿过管帽设置,管帽分别与管座和引线柱密封连接;引线柱由多股金属线编织形成,两端设置有用于紧固金属线的金属套。制造方法包括得到上电极片和下电极片,烧结制成管芯组件和烧结封焊。能够满足大于5A电流的使用需求,散热能力强,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保证了连接质量和导通特性。该方法保证了管芯组件的烧结质量及其可靠性,确保了零件与焊料的良好粘润,实现将管芯组件与裸铜管座、引线柱、紫铜环的稳定、可靠、快速的直接烧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元器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封装整流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整流二极管是一种用于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的半导体器件,其应用领域广泛。最大平均整流电流IF作为其重要的常用参数之一能够反映整流二极管的工作性能,其定义为二极管长期工作时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向平均电流,该电流由PN结的结面积和散热条件决定。使用时应注意通过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不能大于此值,并要满足散热条件。例如1N4000系列二极管的IF为1A,其为塑封器件,产品质量等级低、可靠性低。现有技术中由于整流二极管的结构和制作工艺的限制,其IF值均在5A以下,无法满足在一些应用条件下IF要达到5A以上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最大平均整流电流大,散热能力强,结构合理,工艺简单的金属封装整流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金属封装整流二极管,包括管座,管芯组件,引线柱和管帽;管座和管帽分别形成第一、二电极;
所述管芯组件焊接在管座上,引线柱的一端焊接在管芯组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管帽;引线柱穿过管帽设置,管帽分别与管座和引线柱密封连接;
所述的引线柱由多股金属线编织形成,两端设置有用于紧固金属线的金属套。
优选的,所述的引线柱与管芯组件焊接的一端外部套设有定位环,定位环与引线柱以及管芯组件焊接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的管帽上密封连接引线柱的部分设置有陶瓷绝缘子,管帽和管座之间通过封焊结构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管座的自由端设置螺纹连接件形成第一电极,管帽自由端设置有通孔形成第二电极。
优选的,所述的管芯组件包括由管芯焊料依次呈同轴焊接的上电极片、管芯和下电极片;上电极片的面积小于下电极片的面积;上电极片与引线柱焊接,下电极片与管座焊接。
优选的,金属线和金属套均采用紫铜制成。
一种金属封装整流二极管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电极基体和下电极基体进行镀镍处理,然后在氢气气氛中,以790~820℃的温度,恒温处理25~35分钟得到上电极片和下电极片;
步骤二,将上电极片,管芯和下电极片,以及管芯焊料装入模具中烧结制成管芯组件;
步骤三,将管芯组件,以及未进行电镀并进行清洁预处理的管座、引线柱和定位环,装入模具中,填装焊料后在380~410℃的温度下进行烧结,最后套入管帽中,并通过与管座的封焊后得到所述的金属封装整流二极管。
进一步,步骤一中镀镍时,喷砂压力为2~4kg,镀镍液配比中次亚磷酸钠的含量不超过8g。
进一步,所述的引线柱由多股金属线编织而成,两端通过金属套将金属线包紧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卫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卫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70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连线结构、其制造方法与半导体结构
- 下一篇:电子装置及其电路基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