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栉距蜂引诱剂及用于罗汉果授粉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736996.0 申请日: 2018-07-06
公开(公告)号: CN109006848B 公开(公告)日: 2021-01-26
发明(设计)人: 胡兴华;邓涛;黄仕训;朱晓珍;方振名;刘长秋;黄至欢;唐文秀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45/00 分类号: A01N45/00;A01N37/02;A01N27/00;A01P19/00;A01H1/02
代理公司: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代理人: 唐智芳
地址: 541006 广西壮族***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栉距蜂 引诱 用于 罗汉果 授粉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栉距蜂引诱剂及用于罗汉果授粉的方法。所述的引诱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成为:气味引诱活性组分0.00001‑0.06%、糖类引诱活性组分0.5‑10%、增溶剂1‑10%、乳化剂1‑10%、余量为稀释剂;气味引诱活性组分为选自乙酸二氢香芹酯、荜澄茄油烯、可巴烯、柏木萜烯、石竹烯和新丁香三环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糖类引诱活性成分由葡萄糖、蔗糖和果糖按(0.5‑3):(14‑19):(0.5‑3)的重量比组成。本发明所述引诱剂对栉距蜂的引诱效果好,采用本发明所述引诱剂及方法引诱栉距蜂对罗汉果进行授粉,不仅不会降低罗汉果的品质,反而可显著提高大、中果所占总果的百分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引诱剂,具体涉及一种栉距蜂引诱剂及用于罗汉果授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又名汉果、长寿果,为葫芦科罗汉果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雌雄异株,是广西传统名优特产。罗汉果球果药食两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其原果及加工食品、药品、提取物等畅销全球,产品供不应求。

虽然市场对罗汉果需求剧增,但果农并没有大规模扩大罗汉果种植业。主要因为罗汉果雄花寿命短,花粉粒牢牢粘附在花药的下弯钩,很难通过风媒进行传粉;另外,以往的研究表明,罗汉果花也不能吸引昆虫为其传粉,导致严重的自然传粉受限,坐果结实率极低。目前,罗汉果种植业只能通过人工点花授粉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但罗汉果大多数不是种植在平地上,人工点花授粉易损伤雌花柱头,需小心谨慎,因此传统人工授粉模式成为罗汉果种植业中最为费工费时、最辛苦、并发问题也多的一个生产环节,尤其近年来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导致罗汉果种植业投入大、产出低的现象发生,严重打击农民种植罗汉果的积极性。因此,急需寻找一种能够低成本解决罗汉果授粉问题的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花蜜对大多数传粉者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并对糖餐植物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偏好。但传粉者在获取宿主植物糖餐前主要靠视觉和嗅觉,尤其是嗅觉刺激引导传粉者探测定位到由糖餐植物挥发的各种气味信息化合物,然后顺着这些化合物的气流寻找它们的来源,最后落置在糖餐植物上完成授粉。花气味是由植物花瓣及腺体释放的一类具有香气的挥发性物质,在植物吸引昆虫访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它作为食源植物释放的一种化学信号,可以强烈地吸引植物的传粉者,引导传粉者定位到食源,促使双方相遇,进而寻求各自所需的报酬。

本申请人在对罗汉果的研究中有新的发现:自然条件下,罗汉果开花时,有转运花粉的栉距蜂类昆虫访花。更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该类传粉蜂对罗汉果雄花的访问频率很高,但对雌花的访问频率却非常低。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即使雄花处于开放前一日的花苞期,也有传粉蜂挤开紧包的花瓣,进入花苞内,并驻留过夜,直至次日于花朵开放后才飞离,而这种传粉蜂提前“入驻”花苞的现象未在雌花中观测到。因此,我们对罗汉果雌、雄花花朵的挥发物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雌、雄花花朵的气味组分存在显著差异,雄花中含有多种对栉距蜂具有强烈引诱作用的气味化合物,而雌花中缺少这些引诱性气味化合物。本申请人基于此,设计出一种对栉距蜂引诱效果好的栉距蜂引诱剂及用于罗汉果授粉的方法,以低成本的解决罗汉果的授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栉距蜂引诱效果好的栉距蜂引诱剂及用于罗汉果授粉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栉距蜂引诱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它的组成为:

气味引诱活性组分0.00001-0.06%、糖类引诱活性组分0.5-10%、增溶剂1-10%、乳化剂1-10%、余量为稀释剂;其中:

所述的气味引诱活性组分为选自乙酸二氢香芹酯、荜澄茄油烯、可巴烯、柏木萜烯、石竹烯和新丁香三环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的糖类引诱活性成分由葡萄糖、蔗糖和果糖按(0.5-3):(14-19):(0.5-3)的重量比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69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