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孢蘑菇菌株及其选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6657.2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5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斌;唐雪明;李文;李正鹏;蒋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H15/00;C12N15/04;C12Q1/6895;C12R1/645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张晓敏;费开逵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株 双孢蘑菇 工厂化栽培 成熟子实体 基因组重排 子实体原基 保藏 菌丝 菌丝生长 菌落 基质 菌盖 诱导 基数 生长 | ||
一种双孢蘑菇菌株及其选育方法,其生物保藏号为:CCTCC NO:M2017244,该菌株菌落9d长满平板,平板菌丝为白色,形成的原基数为151‑202个/m2,成熟子实体菌盖为棕色,工厂化栽培单位面积产量在26kg/m2以上。本发明利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出双孢蘑菇菌株,该菌株平板生长速率快、菌丝生长茂密、子实体原基诱导数量明显提高,提高了双孢蘑菇产量,基质利用率高,易于进行工厂化栽培,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孢蘑菇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Lange)sing.),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tes)、伞菌目(Agaricales),蘑菇科(Agaricaceae)蘑菇属(Agaricus)。
蘑菇属的主要特征是菌褶离生,菌盖与菌柄易分离,有菌环,孢子印紫褐色等特点。双孢蘑菇的生殖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其中,有性生殖是双孢蘑菇生活史的主要部分。
双孢蘑菇生活史中,主要是特殊和复杂的二级性次级同宗配合遗传方式。1972年Raper等人就详细地阐述了双孢蘑菇的生活史。在双孢蘑菇中,双孢担子占绝大部分,三孢、四孢担子为少数。双孢蘑菇的单个担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菌丝,完成营养积累,产生原基,子实体发育、成熟担孢子散射的整个生活史。
双孢蘑菇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还含有数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核苷酸等,脂肪含量低且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的健康食物。其中蛋白含量高达42%,具有“植物肉”的称号,含有人体所需的10余种必须氨基酸,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最佳饮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蘑菇”中蘑菇就是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如八碳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氨基酸、5'-核苷酸及其他成分,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用真菌。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多糖类、三萜类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其对营养不良、改善肠胃消化不良、降低三高、增加白细胞、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肿瘤等都具有显著疗效,是一种重要的食药用菌。
双孢蘑菇栽培菌种的提纯、制备与改良有110多年的历史。全球双孢蘑菇栽培品种包括白色和褐色品系,但以白色为主。
自人工栽培双孢蘑菇以来,人们就不断地选育优良双孢蘑菇菌株。双孢蘑菇的育种方法和技术包括选择育种、纯种培养、组织培养、多孢分离育种、单孢分离育种和杂交育种等。育种目标主要有四个:一是获得基质利用率高,降解转化能力强,产量高的菌株;二是改良蘑菇的抗病虫性基因,提高品种的抗病虫能力;三是改良褐变基因,提高鲜菇保鲜能力;四是提高菌株抗性(抗虫、抗病和耐热等)的新品种。
由于双孢蘑菇遗传背景复杂,缺少优良性状且稳定遗传的生物学标记,担子上的两个孢子大多是自身可育的异核,不能结实的同核体与异核体间没有锁状联合的形态差异,均限制了双孢蘑菇的常规杂交育种工作,导致双孢蘑菇改良菌株的进程缓慢。
双孢蘑菇菌种的质量制约着双孢蘑菇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菌种质量低下,可导致菇农减产减收,甚至绝产绝收。
当前世界各国使用的双孢蘑菇商业菌种来源于国外杂交品种U系列或国内AS2796系列的后代,如A15、W192等工厂化栽培菌株。目前,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所使用的菌种严重依赖国外,每年向国外支付巨额的菌种使用费。而我国自主选育的当家双孢蘑菇菌株AS2796系列是针对国内小规模农户生产的菌种,难以适应工厂化生产的需求。
连续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体现出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高收益”的新型农业的精神,在此背景下,具有“点草成金”、“化废为宝”、“化害为利”的产业特性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得以快速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66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曲霉株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爪哇棒束孢菌株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