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湖泊的生态浮岛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6420.4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3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姚巧玲;戴晓峰;顾继光;王苏霞;杨春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盈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浮岛 浮岛 植株 固定架 卡槽 栽种 种植 湖泊 施工周期 水培植物 通孔位置 现场制作 种植物 通孔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用于湖泊的生态浮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数的生态浮岛都是采用现场制作及现场种植的模式导致施工周期较长,且同一结构的生态浮岛仅仅只适用于一种或几种植物种植导致应用范围窄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具有通孔的浮岛本体,设置在浮岛本体上方的水培植物,所述浮岛本体上的通孔位置处设置有植株固定架;所述浮岛本体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植株固定架安装在卡槽上。本发明能能适用于所有植物的栽种,并且栽种使更加方便,节省种植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浮岛相关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湖泊的生态浮岛。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我国现有湖泊2700余个,总面积达9.1万km2。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37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一富营养型的占55.8%,富营养型的占14.7%,重富营养型的占8.8%。中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
生态浮岛技术是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将高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栽植到富营养化水域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的生物防治法,同时通过收获植物的方法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搬离水体,改善水质,创造良好的水环境。目前一些文献中出现的“生态浮岛”、“人工浮岛”、“人工生物浮床”、“生物浮床”、“浮床无土栽培”等均为相同或类似的概念。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国内外生态浮岛技术得到极大完善,然而其仍处于试验与示范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现有生态浮岛栽培不易进行标准化推广应用。不同的湖泊河流,其富营养化水平不同,水流、温度、风速、水体波动等都各不相同,需要相应的浮岛设计组合和浮岛植物种类搭配,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予以推广应用。
2.现有生态浮岛难以推行机械化操作。生态浮岛漂浮在水面上,日常的管理均在水面上完成,目前其管理操作大多采用人工完成,在小面积的试验示范中尚可,若大面积推广,需要经常、及时采收,人工操作就不能满足需要,限制其发展。
3.现有生态浮岛制作施工周期长。从目前来看多数的生态浮岛都是采用现场制作及现场种植的模式,大面积制作施工周期较长。
4.现有生态浮岛难以过冬。生态浮岛上的植物大多数不能过冬,尤其在冬季天气较冷的北方地区植物需要在第二年春天重新种植。
5.现有生态浮岛多数采用大型水生植物及水生蔬菜难以抵抗极端的大风、大雨及大浪。
6.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生态浮岛单体面积较小,大多数是在小面积的河湖中使用,难以对较大的河湖进行生态修复,现需要有超大面积的生态浮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数的生态浮岛都是采用现场制作及现场种植的模式导致施工周期较长,且同一结构的生态浮岛仅仅只适用于一种或几种植物种植导致应用范围窄的问题;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用于湖泊的生态浮岛,其通过结构的优化,能适用于所有植物的栽种,并且栽种使更加方便,节省种植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湖泊的生态浮岛,包括具有通孔的浮岛本体,设置在浮岛本体上方的水培植物,
所述浮岛本体上的通孔位置处设置有植株固定架;所述浮岛本体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植株固定架安装在卡槽上。
本发明可以通过植株固定架快速的将植物固定后直接卡接在卡槽内即可,操作十分简便,极大地节约了植株在浮岛本体上的现场栽种时间,减少施工周期。并且通过植株固定架对植株进行固定后再卡接在浮岛本体上,可以适用于所有植株的栽种固定,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盈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盈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6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