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辐射应急探测系统、探测方法及其自启动控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34633.3 | 申请日: | 2018-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3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汤晓斌;张金钊;李红志;朱晓翔;周程;李俊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T1/16 | 分类号: | G01T1/16;G01T1/20;G01T1/202;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核辐射 应急 探测 系统 方法 及其 启动 控制器 | ||
1.一种核辐射应急探测方法,其所使用的探测系统包括核辐射自启动控制器(1)和固定式现场辐射剂量采集器(2);
所述核辐射自启动控制器(1)用于当感应到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时,启动固定式现场辐射剂量采集器(2)工作;
所述固定式现场辐射剂量采集器(2)用于采集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时环境中的核辐射信息;
所述核辐射自启动控制器(1)和固定式现场辐射剂量采集器(2)围绕核电站分布;
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待检测核电站未发生核泄漏时,所述核辐射自启动控制器(1)处于工作状态,固定式现场辐射剂量采集器(2)处于待机状态;
2)待检测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时,所述核辐射自启动控制器(1)启动固定式现场辐射剂量采集器(2)工作,采集环境中的核辐射信息;具体为:
2.1)所述核辐射自启动控制器(1)包括闪烁体(1.1)、光敏二极管开关(1.2)、信号接收处理器CPU(1.3)、射线窗口(1.4)、屏蔽外壳(1.5)和漫反射材料(1.6)和电源控制器(1.7);
所述射线窗口(1.4)用于接收核泄漏时产生的高能射线,所述高能射线穿过漫反射材料(1.6),到达闪烁体(1.1);
2.2)所述闪烁体(1.1)被所述高能射线电离激发,发光产生光子;
所述光敏二极管开关(1.2)受到光子作用,通过通断的形式将核泄漏信号传输给信号接收处理器CPU(1.3);
2.3)所述信号接收处理器CPU(1.3)将核泄漏信号传输给电源控制器(1.7),所述电源控制器(1.7)启动固定式现场辐射剂量采集器(2)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辐射应急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式现场辐射剂量采集器(2)工作的具体过程为:
所述固定式现场辐射剂量采集器(2)包括小型辐射探测器和数据传输模块;
所述小型辐射探测器采集环境中的核辐射信息;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数据通信网络(3)将核辐射信息及小型辐射探测器所在的位置信息传递回数据处理中心;
所述数据处理中心中的数据处理及显示器(5)开始工作,将传递回的现场核辐射信息和位置信息汇总处理,形成图形化信息分布地图;找到安全撤离路线。
3.一种核辐射自启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闪烁体(1.1)、光敏二极管开关(1.2)、信号接收处理器CPU(1.3)、射线窗口(1.4)、屏蔽外壳(1.5)、漫反射材料(1.6)和电源控制器(1.7);所述闪烁体(1.1)、光敏二极管开关(1.2)、信号接收处理器CPU(1.3)和漫反射材料(1.6)设置在屏蔽外壳(1.5)内,射线窗口(1.4)镶嵌在屏蔽外壳(1.5)中; 所述射线窗口(1.4)、漫反射材料(1.6)、闪烁体(1.1)、光敏二极管开关(1.2)、信号接收处理器CPU(1.3)和电源控制器(1.7)之间依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46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