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塑料建筑模板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2537.5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1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何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亚龙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97/02;C08L35/02;C08K13/04;C08K7/10;C08K3/26;C08K3/34;C08K5/54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102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模板 制备 八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 丙烯酸 马来酸酐共聚物 抗冲击性能 纳米碳酸钙 不易变形 多次重复 加工性能 建筑行业 抗氧化剂 岩棉纤维 原料配方 氮化硅 润滑剂 稳定剂 增塑剂 阻燃性 耐热 木粉 耐磨 植酸 贝壳 应用 协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VC塑料建筑模板及制备方法,所述建筑模板的组成原料为:PVC树脂100份、木粉30‑60份、贝壳渣20‑50份、纳米碳酸钙20‑40份、氮化硅1‑8份、岩棉纤维3‑5份、稳定剂0.5‑3份、润滑剂1‑3份、增塑剂1‑3份、抗氧化剂0.5‑2份、植酸1‑3份、八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0.5‑3份和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1‑3份。本发明采用独特的原料配方及各组分的协调作用,制备的PVC塑料建筑模板具有高强度、抗冲击性能强、耐磨、耐候、耐热、不易变形、稳定性好、阻燃性好等优点,可多次重复使用,加工性能好,工艺简单,成本降低低廉,在建筑行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PVC塑料建筑模板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模板工程的地位日益突出,模板技术直接影响工程
建设的质量、造价和效益,同时绿色、低碳、可持续等理念也在各类工程应用中逐渐成为热点。传统的建筑模板如木模板、竹胶合板、木胶合板等需要大量使用木材,不仅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而且废弃物无法实现再次利用,大部分被弃置或焚烧,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现代钢模板的生产耗能、材料费用、安装费用都较高,比较适用于大模板、工具式模板的使用。加之塑料行业的不断发展,因此,木塑复合模板应运而生,它结合了木材与塑料的优点,如耐候、可靠、环保、便利、可回收等。
PVC材料作为合成材料中产量、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具有非常优良的综合性能,如阻燃、绝缘、耐酸碱、耐磨损等,而且成本低廉、原材料充足、废旧产品大部分可回收利用,在日用品、外包装、建筑行业、农业、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虽然PVC材料的综合性能很好,但缺陷也很明显,如耐老化性差、耐热性差、抗冲击能力差等。因此运用PVC树脂制备的建筑模板相应也存在,耐热性差,在光照条件下易老化、变形、抗压强度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候、耐热性能好、不易变形、强度高、耐冲击、加工性好、成本较低的PVC塑料建筑模板。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VC塑料建筑模板,其原料组成和各组分的重量比为:PVC树脂100份、木粉30-60份、贝壳渣20-50份、纳米碳酸钙20-40份、氮化硅1-8份、岩棉纤维3-5份、稳定剂0.5-3份、润滑剂1-3份、增塑剂1-3份、抗氧化剂0.5-2份、植酸1-3份、八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0.5-3份和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1-3份。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由质量比为1:1-3的钙锌稳定剂和聚乙二胺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剂由质量比为1-2:1的乙烯基双硬脂酰胺羧和二硫化钼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由质量比为1:1-3柠檬酸三(三甘醇单丁酯)酯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化剂为BHT抗氧化剂、1010抗氧化剂和1076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
本发明所述PVC塑料建筑模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贝壳渣、氮化硅和岩棉纤维分别粉碎至150-250目,在贝壳渣、纳米碳酸钙、氮化硅和岩棉纤维中加入八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加入50-100份水,搅拌20-30min进行表面改性,得改性混合料;
(2)在木粉中加入植酸,搅拌10-20min,得改性木粉;
(3)将改性混合料、改性木料及其余的原料加至捏合机在60-80℃下捏合20-30min,捏合得到的物料输送至混炼机在100-120℃下混炼10-20min,得混合物料;
(4)将混合物料烘干,模压成型,出模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亚龙,未经何亚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2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