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艾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1980.0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8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帖帖;施家瑞;王冰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M1/08;A61H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丁昱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艾灸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艾灸装置,包括拔罐器、机架和装有艾条的自动送艾器,拔罐器固连在机架底部,自动送艾器活动连接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有电机和电子温度计,电机与自动送艾器传动连接,电机、电子温度计与一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结构轻巧,使用方便,可在人体上可靠固定,替代人工的重复运动,减轻操作者工作强度,艾灸时长、频度可以不因操作者的体力下降而受到影响,疗效更有保证。此外本装置结合拔罐与艾灸,补泄一体,疗效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和挥发油等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许多艾灸手法仍采用人工手持操作,操作时间长,人的肌肉容易疲劳,致使艾灸时间不长,效果不理想,尤其是雀啄灸和回旋灸等运动性艾灸方法,所谓雀啄灸是指将艾条燃着端对准穴区一起一落的进行灸治。施灸动作类似麻雀啄食,故名。此法热感较其它灸法为强,多用于急症和较顽固的病症。这是一种看似单调、实质需要施灸者耗费精力、非常容易疲劳的艾灸方法,如操作失误或病人移动可能会烫伤病人。
对于静止性艾灸,目前已有竹制艾灸盒作为常用灸具,但是,它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艾灸盒底部形状方方正正,在人体上固定不牢固,容易倒伏,只能平放在人体平坦的胸腹部或背部,不易固定于四肢、颈部、头部等圆形或不规则部位,更不能侧放。而在那些不规则部位使用时,它仅仅是依赖一根细小的弹性绑带来固定,但只要身体稍微有点抖动艾灸盒就会左右晃动,时不时的需要再次固定,且艾灸时,有烟,有火,操作及其不方便。此外艾条的燃灰会影响施灸过程,艾条燃烧后,艾条尾部会形成长条状艾灰,并且艾灰触碰容易掉落在人体上。
鉴于徒手实施艾灸体力消耗大及艾灸盒对体表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有些部位难以放置固定,有人或研发机构开发设计了一些用于艾灸操作的器械,以在进行艾灸时方便固定,提高效率,减轻体力消耗。公开号为CN207270468U的实用新型专利于2018年4月27日公开了一种艾灸仪,包括旋转握持球和艾灸仪腔,所述旋转握持球的下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圈,且丝杆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艾灸仪腔安装在丝杆的外部,且艾灸仪腔的上端设置有艾灸仪上盖,所述艾灸仪腔的外部套有外部保护夹持圈。该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排烟口,能够高效的将艾烟排走,避免了在对患者工作过程中燃烧艾绒会产生大量艾烟,对人有害的问题,同时该设计结构简单,设计精巧,可以放置在人们身体的任何穴位进行治疗,能够针对性对患者的腹部、背部等重要穴位进行艾灸,与传统的艾灸法相比,省时省力,而且大大提高了艾灸效率。但该实用新型仅通过固定座与人体接触,不易放稳艾灸仪,不利于找准穴位。
发明内容
现有艾灸操作主要由人工操作完成,工作强度大,操作者容易疲劳,难以长时间操作,艾灸效果不理想,且艾灸盒对体表环境的适应性差,难以放置固定,为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在人体上良好固定并通过机械装置自动完成艾灸操作的自动艾灸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艾灸装置,包括拔罐器、机架和装有艾条的自动送艾器,拔罐器固连在机架底部,自动送艾器活动连接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有电机和电子温度计,电机与自动送艾器传动连接,电机、电子温度计与一控制器电连接。使用本自动艾灸装置时,装置的底部通过拔罐器吸附于人体体表,使整个装置可靠地固定在人体上,自动送艾器在电机带动下将艾条送到靠近治疗部位处,实施艾热刺激,电子温度计对艾灸部位进行实时监测,一旦穴位皮肤温度过高,立即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随即向电机输出控制指令,电机反转,使自动送艾器升起,远离人体体表,避免灼伤人体。待艾灸部位温度降下,或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自动送艾器再次靠近体表。如此循环往复,可以模拟传统艾灸技术中的雀啄式手法安全地实施艾灸治疗。本发明中拔罐器对人体体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在人体上紧密吸附,实现整个装置在人体上的良好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未经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1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