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晶态合金薄带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1421.X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7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柴崎洋志;茂木贵幸;板垣肇;砂川淳;备前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晶态合金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晶态合金薄带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如下工序:从具有供合金熔液流通的熔液流路的、且该熔液流路的一端为矩形的开口部的熔液喷嘴的该开口部向旋转的冷却辊的表面喷出上述合金熔液,而制造非晶态合金薄带,上述熔液流路的壁面中的、与上述合金熔液的流通方向和上述开口部的短边方向平行的面(t)的最大高度Rz(t)为10.5μm以下。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80014124.9(PCT/JP2013/056354)、申请日为2013年03月07日、发明名称为非晶态合金薄带及其制造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晶态合金薄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制造磁心、磁屏蔽材料等所使用的非晶态合金薄带的制造方法,公知有液体急冷法。在液体急冷法中,具有单辊法(例如,参照专利第3494371号公报)、双辊法(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3-18459号公报)、离心法等,但是若从生产率、维护性出发考虑,则优选从熔液喷嘴向旋转的一个冷却辊的表面供给合金熔液并使其急冷凝固从而获得非晶态合金薄带的单辊法。
在单辊法中,一边以冷却辊表面和熔液喷嘴形成合金熔液的熔液积存(也称作“浆状物,日文:パドル”),一边制造薄带,由此,能够恰当地制作宽幅的薄带。
发明内容
但是,例如,在利用单辊法制造成的非晶态合金薄带中,薄带的宽度方向端部并未形成光滑的形状,该端部具有形成为呈锯状地起毛的形状的倾向(例如,参照图5)。在本发明中,将该呈锯状地起毛的形状所含有的突出部分的一根(相当于锯的一根齿的部分)称作“毛刺”(feather)。由于非晶态合金薄带具有易于因热处理而脆化的倾向,因此若在宽度方向端部产生有毛刺(特别是沿薄带的长度方向测量到的长度为1mm以上的毛刺),则毛刺的脱落有时会成为问题。若毛刺脱落,则在将非晶态合金薄带作为例如变压器等的磁心使用时,脱落了的毛刺引发电短路,从而磁心的损失增大,在最坏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变压器损伤。
关于上述毛刺的脱落这样的问题,现状是:通过层叠非晶态合金薄带来制作磁心,接着,在进行了热处理之后,以不使上述毛刺脱落的方式慎重地以环氧树脂等覆盖非晶态合金薄带的宽度方向端部,从而抑制作为后期工序的变压器组装工序等中的毛刺的脱落。
然而,作为抑制毛刺的脱落的方法,谋求一种抑制毛刺产生本身这样的更加根本的方法。
因而,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抑制薄带的宽度方向端部上的毛刺的产生而能够抑制热处理后的毛刺的脱落的非晶态合金薄带的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热处理后的毛刺的脱落的非晶态合金薄带。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非晶态合金薄带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如下工序:从具有供合金熔液流通的熔液流路的、且该熔液流路的一端为矩形的开口部的熔液喷嘴的该开口部向旋转的冷却辊的表面喷出上述合金熔液,而制造非晶态合金薄带,上述熔液流路的壁面中的、与上述合金熔液的流通方向和上述开口部的短边方向平行的面t的最大高度Rz(t)为10.5μm以下。
<2>根据<1>所记载的非晶态合金薄带的制造方法,制造上述非晶态合金薄带的工序为向以圆周速度10m/s~40m/s旋转的上述冷却辊的表面喷出上述合金熔液。
<3>根据<1>或<2>所记载的非晶态合金薄带的制造方法,在制造上述非晶态合金薄带的工序中,以10kPa~30kPa的喷出压力喷出上述合金熔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14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加工冷水水压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非晶合金溶液浇注快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