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埋电缆的非金属连续管测控分层注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1094.8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6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胡改星;姬振宁;姚斌;于九政;杨玲智;毕福伟;王子建;刘延青;刁广智;王尔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7/06;E21B47/12;E21B47/00;E21B44/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管 电缆 智能配水器 复合 分层注水系统 地面控制器 井下 预埋 预置 测控 双作用凡尔 流量数据 实时监测 双向通讯 修井作业 一端连接 作业车辆 配套的 注入机 分层 筛管 丝堵 捆绑 施工 | ||
1.预埋电缆的非金属连续管测控分层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置电缆的柔性复合连续管(1)、有缆智能配水器、地面控制器(3)及配套的PC机(4)控制系统,柔性复合连续管(1)的一端通过接头(7)与有缆智能配水器的一端连接,有缆智能配水器的另一端与筛管丝堵及双作用凡尔(14)连接,柔性复合连续管(1)的另一端与注入机(13)连接,柔性复合连续管(1)内的预置电缆经地面控制器(3)与PC机(4)连接,通过井下到地面、地面到站控平台远程有缆双向通讯实时监测井下分层压力和流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埋电缆的非金属连续管测控分层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有缆智能配水器包括第一智能配水器(5)和第二智能配水器(6),柔性复合连续管(1)通过接头(7)与第一智能配水器(5)连接,第一智能配水器(5)通过过电缆的封隔器(2)与第二智能配水器(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埋电缆的非金属连续管测控分层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接头(7)包括短节(10)和接线装置(11),短节(10)的一端设置有螺环(8),通过法兰(9)配合螺环(8)与柔性复合连续管(1)的一端连接,短节(10)的另一端与智能配水器的工具段接口(12)连接,接线装置(11)沿短节(10)轴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预埋电缆的非金属连续管测控分层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有缆智能配水器集成有流量测试模块、压力传感器、供电、控制电路、流量调节及通讯模块,测试精度为2%;流量调节机构集成电机扭矩不小于6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埋电缆的非金属连续管测控分层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预置电缆为两芯,一根缆芯与接头(7)的外铠连接,另一根缆芯与有缆智能配水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埋电缆的非金属连续管测控分层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复合连续管(1)抗内压25~35MP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埋电缆的非金属连续管测控分层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复合连续管(1)的内部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制备而成。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智能配水器入井工作前,根据注采方案设置分层的测调方案;
S2、下井作业过程中,首先将有缆第一智能配水器(5)、第二智能配水器(6)与过电缆的封隔器(2)以及筛管丝堵及双作用凡尔(14)用油管硬连接,接头之间用电缆相连组成油管工具,然后将油管工具下入井内相应位置;
S3、步骤S2油管工具串入井后,作业机(13)入井场,开始进行柔性复合连续管(1)下井;
S4、预置电缆的柔性复合连续管(1)下井完后,使用井口固定防喷装置固定井口,然后打压座封完井;
S5、通过PC机(4)对第一智能配水器(5)和第二智能配水器(6)进行数据查询,对注水过程进行监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预埋电缆的非金属连续管测控分层注水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分层的测调方案具体为:对两层智能配水器设置配注量、采样间隔、测调周期、测调时间、测调误差值、下井后水嘴开启时间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预埋电缆的非金属连续管测控分层注水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首先使用智能配水器的转换接头(7)将柔性复合连续管(1)与步骤S2的井下工具的一端串连接起来,确保连接正常后下预置电缆的柔性复合连续管(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109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水井调驱方法
- 下一篇:油页岩隔热增效原位转化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