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0659.0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5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民川;郭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33;H04W4/70;H04W4/8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头 感光元器件 红外传感器 监控系统 物联网 感应环境光线 单片机判断 图像处理器 信号采集器 技术效果 蓝牙连接 输出信号 网络模块 无线连接 移动终端 单片机 夜视 电源 查询 监控 网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图像处理器、红外传感器、感光元器件、信号采集器、单片机、电源、网络模块、WIFI模块、移动终端和PC终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感光元器件感应环境光线,当光线较弱的时候自动输出信号,信号经单片机判断后启动红外传感器工作,从而使摄像头自动夜视,在靠近摄像头时,能够通过蓝牙连接查看监控,同时能够通过网络无线连接进行查看,同时也能够通过PC终端进行查看,实现安装和查询方便的技术效果,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监控系统都是有线的,有线的监控系统安装较为麻烦,而且查询监控也不够方便,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控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摄像头、图像处理器、红外传感器、感光元器件、信号采集器、单片机、电源、网络模块、WIFI模块、移动终端和PC终端,所述摄像头的图像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图像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图像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和所述感光元器件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信号采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采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单片机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网络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网络模块连接,所述网络模块与所述WIFI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WIFI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云中心与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PC终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连接有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
作为改进,还设置有热成像传感器,所述热成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信号采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感光元器件由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光敏电阻、电位器、运算放大器、三极管、二极管和继电器组成,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第七引脚、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的正极、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第四引脚、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第六引脚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控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感光元器件感应环境光线,当光线较弱的时候自动输出信号,信号经单片机判断后启动红外传感器工作,从而使摄像头自动夜视,在靠近摄像头时,能够通过蓝牙连接查看监控,同时能够通过网络无线连接进行查看,同时也能够通过PC终端进行查看,实现安装和查询方便的技术效果,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未经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0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