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29684.7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00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匠;中川祐介;多田雅毅;小岛克己;中丸裕树;K·施泰因-费希纳;B·考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蒂森克虏伯拉塞尔施泰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2;C22C38/14;C21D8/02;C21D8/04;C21D9/46;C21D9/48;B22D11/00;C23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李国卿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罐用钢板以质量%计含有C:0.0030%以下,Si:0.02%以下,Mn:0.05%以上且0.60%以下,P:0.020%以下,S:0.020%以下,Al:0.010%以上且0.100%以下,N:0.0010%以上且0.0050%以下,Nb:0.001%以上且0.050%以下,其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111)[1‑21]晶向的衍射强度)/((111)[1‑10]晶向的衍射强度)≥1.0,在轧制方向和水平面内与轧制方向成90°的方向上,拉伸强度TS≥550,断裂伸长率El‑0.02×TS+17.5。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5月11日、申请号为201580028367.7(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5/063460)、发明名称为“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饮料或食品的容器材料的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作为罐用钢板的钢罐的需求扩大,所以正在实现钢罐的制罐成本的减小。作为钢罐的制罐成本的减小方法,可列举使用的钢板的低成本化。因此,不仅是在制罐工序中进行拉深加工的二片罐,在制罐工序的主体为单纯的圆筒成形的三片罐的躯干、盖体中,也正在推进所使用的钢板的薄壁化。然而,当单纯地将钢板薄壁化时,罐体强度会下降。因此,对于这些用途,进一步期望高强度且薄壁的罐用钢板。另外,由于作为饮料罐、食物罐等的盖使用的易开盖(以下称为EOE)通过铆接加工来安装拉环(tab),所以要求通过铆接成形不会产生破裂的加工性。
当前,高强度且薄壁的罐用钢板利用在退火工序后实施二次冷轧工序的DoubleReduce法(以下称为DR法)来制造。利用DR法的制造工序由热轧工序、冷轧工序、退火工序以及二次冷轧工序构成。由于利用DR法的制造工序与以退火工序结束的以往的制造工序相比多了一个工序,所以相应地成本变高。即使对这样的罐用钢板,也希望降低成本,因此,需要省略成为高成本的原因的二次冷轧工序。
因此,提出了通过强化元素的添加或变更制造条件,以到退火工序为止的工序来制造高强度的罐用钢板的方法。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方法:通过在冷轧工序后进行再结晶退火工序,从而制造面内各向异性较小的钢板。面内各向异性较小的钢板适合于进行如下的拉深加工的罐,所述拉深加工不能进行沿着特定方向的加工。然而,对于不将面内各向异性作为问题的钢板,不一定需要在冷轧工序后进行再结晶退火工序。
此前,对在冷轧工序以后不进行热处理的轧制钢板(as-rolled plate)、通过再结晶完成温度以下的热处理恢复了延展性的钢板进行了研究。由于在这些钢板中不添加强化元素,所以对耐腐蚀性的影响较小,能够作为饮料罐、食物罐安心地使用。因此,在不要求面内各向异性较小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再结晶完成温度以下的回复退火工序来制造高强度钢板的方法是有效的。因此,提出了以下技术。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技术:通过在热轧工序时在Ar3相变点以下的温度进行终轧工序,并以85%以下的压下率进行冷轧工序后,在200至500℃的温度范围内实施10分钟的热处理,从而得到屈服强度较高的钢板。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技术:通过在进行冷轧工序后,在400℃以上且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工序,从而分类制造洛氏硬度(HR30T)。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如下技术:通过使用与专利文献3记载的钢相同组成的钢,以Ar3相变点以下的温度、50%以上的压下率进行热轧工序,并以50%以上的压下率进行冷轧工序后,在400℃以上且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工序,从而得到弹性模量较高的钢板。在专利文献4中,再结晶温度定义为成为再结晶率为10%的组织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蒂森克虏伯拉塞尔施泰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蒂森克虏伯拉塞尔施泰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96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