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MTR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9445.1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9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音;米铁柱;张国栋;葛序娟;王克响;张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李冰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因表达元件 不育系 基因表达盒 转基因水稻 杂合体 基因 禾本科植物花粉 特异性启动子 水稻 分离定律 基因连接 连锁基因 玉米花粉 致死基因 自交结实 引入 扩增 育性 培育 后代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MTR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水稻MTR1基因表达盒的获得;B、mKate基因表达盒的获得;C、禾本科植物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的扩增;D、玉米花粉致死基因ZMAA1;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第一步,将完整的水稻MTR1基因连接到pCAMBIA1390载体上;第二步,将mKate基因表达元件引入第一步中已经引入MTR1基因的pCAMBIA1390载体上。本发明F1代杂合体在自交结实过程中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产生的后代既有能保持三连锁基因的杂合体,又有无育性的不育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核酸化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遗传工程不育系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是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的主食,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和作为工业原料,人类对水稻的需求很大。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杂交水稻一般可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因此杂交水稻彰显着巨大的增产潜力。
杂交水稻的发展依赖于杂交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大规模被种植。第一代杂交水稻是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第二代杂交水稻是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育种技术对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但也存在问题。三系法中可利用的具有优良形状的父母本有限,配组不自由,野败保持系频率较低。
生产上现有的不育系间遗传差异小,杂交种育性稳定性不够,抵御逆境能力较差。而“两系法”中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受外界温度控制,易导致光温敏不育系自交结实,制种失败。因此开发新一代不育系对杂交水稻的发展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MTR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本发明将水稻普通核不育基因MTR1与玉米花粉致死基因ZMAA1连锁,同时以远红外荧光蛋白mKate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对水稻MTR1突变体进行基因改造,获得F1代杂合体。F1代杂合体在自交结实过程中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产生的后代既有能保持三连锁基因的杂合体,又有无育性的不育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MTR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水稻MTR1基因表达盒的获得;
B、mKate基因表达盒的获得;
C、禾本科植物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的扩增;
D、玉米花粉致死基因ZMAA1;
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
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包括:
第一步,将完整的水稻MTR1基因连接到pCAMBIA1390载体上;
第二步,将mKate基因表达元件引入第一步中已经引入MTR1基因的pCAMBIA1390载体上;
第三步,将禾本科植物花粉特异性启动Pg47连入到已经连有水稻MTR1基因和mKate基因表达元件的pCAMBIA1390双元载体上;
第四步,将玉米花粉致死基因ZMAA1连接到前三步已经连接上水稻MTR1基因、mKate基因表达元件和禾本科植物花粉特异性启动Pg47的复合载体上。
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
第一步,利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的SmaI和Bme12I酶切位点和pCAMBIA1390双元载体上SmaI和Bme12I酶切位点,将MTR1基因连接到pCAMBIA1390载体上。
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94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