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角度折射成像光学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28613.5 | 申请日: | 2018-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6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严家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凌特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G01N2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成像器 透镜 图像采集卡 图像显示器 光学系统 折射成像 低能量 光子 像机 倍增 高清晰度成像 成像处理 成像技术 成像数据 电脑数字 电子信号 高分辨率 高灵敏度 光学相机 清晰图像 实时显示 物品图像 发散 车内 弱光 成像 失真 折射 汇聚 发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角度折射成像光学系统,包括X光发生装置、光学成像器和图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器设在所述X光发生装置和图像显示器3之间,所述光学成像器由透镜、电子倍增像机和图像采集卡构成,所述透镜设在所述光学成像器的一侧,所述图像采集卡设在所述光学成像器的另一侧,所述透镜与所述图像采集卡之间设置有电子倍增像机。本发明通过透镜的多角度折射处理,将发散的光子进行汇聚处理,避免成像数据的失真;光学成像器对光子进行成像处理后,转变成电子信号传给图像采集卡经过电脑数字处理后,成像在图像显示器上可实时显示车内所载物品图像,高灵敏度图像显示器,达到低能量发射X光高清晰度成像效果;弱光成像技术是将低能量条现状X射线经多组透镜和多组高分辨率光学相机处理后呈现清晰图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尤其是一种多角度折射成像光学系统,属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它是肉眼看不见的一种射线,但可使某些化合物产生荧光或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在电场或磁场中不发生偏转,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它具有穿透物质的本领,但对不同物质它的穿透本领不同;能使分子或原子电离;有破坏细胞作用,人体不同组织对于X射线的敏感度不同,受损害程度也不同。因此,X射线能使人体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X光射线成像技术,由于光源是呈由点到面的散射的特点,X光线发散分布,在成像采集的时候,并不到得到安全实用的数据。目前,市面上普遍存在的成像器,存在以下缺点:1、只能对平行有序的光源光源的采集处理;2、对于低能的光线采集的数据容易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发散光源的多角度折射成像光学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多角度折射成像光学系统,包括X光发生装置、光学成像器和图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器设在所述X光发生装置和图像显示器3之间,所述光学成像器由透镜、电子倍增像机和图像采集卡构成,所述透镜设在所述光学成像器的一侧,所述图像采集卡设在所述光学成像器的另一侧,所述透镜与所述图像采集卡之间设置有电子倍增像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X光发生装置由高频高压模块,高频高压包,倍压模块,X 光发射管,折射对齿聚焦透镜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镜由第一组透镜、第二组透镜和第三组透镜构成,所述第一组透镜、第二组透镜和第三组透镜由若干个单个透镜矩阵排列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子倍增像机采用背照式电子倍增像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X光发生装置采用高压 140KV 电流 0.6MA 功率 110W。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组透镜与所述第二组透镜采用凸透镜,所述第三组透镜采用凹透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透镜的多角度折射处理,将发散的光子进行汇聚处理,避免成像数据的失真;
2、本发明的光学成像器对光子进行成像处理后,转变成电子信号传给图像采集卡经过电脑数字处理后,成像在图像显示器上可实时显示车内所载物品图像,高灵敏度图像显示器,达到低能量发射 X 光高清晰度成像效果;
3、本发明的弱光成像技术是将低能量条现状 X 射线经多组透镜和多组高分辨率光学相机处理后呈现清晰图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学成像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凌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凌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86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