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酸蓄电池隔板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27306.5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涛;李娟;詹东波;杨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G01N3/08;G01N3/32;G01N1/28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1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隔板 检测 方法 | ||
1.铅酸蓄电池隔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裁剪:将待测试样经裁剪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其中裁剪后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试样规格一致;
②吸酸饱和度测试:测试第一组试样在压力P1、酸的密度为ρ1的条件下的吸酸饱和度△G,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为国家检测标准“JB/T7630.1-2008 铅酸蓄电池超细玻璃纤维隔板”第13页所述的加压吸酸量的测定方法,△G等于所吸收的酸的质量除以第一组试样的质量,然后测量第三组试样的质量G1,而后根据△G计算出第三组试样在压力P1、酸的密度为ρ1的条件下达到吸酸饱和时所需酸的质量G2;
③干态高度测试:将第二组试样装入密封袋内,并在第二组试样上表面施加压力P1,待稳定后测量此时第二组试样的高度,即为干态高度H,干态高度采用隔板测厚仪测得;
④吸酸:将第三组试样装入与步骤③中所述密封袋规格相同的密封袋中,加入质量G2的密度为ρ1的酸,并使密封袋密封,得到待测试试样;
⑤回弹力测试:设置压缩最小距离为H’,压缩最大距离为H,其中H’小于H,将所述待测试试样进行压缩,压缩至待测试试样的高度为H’时记录初始回弹力F1,减少压力,待测试试样的高度回弹至H时记录结束后回弹力F2,回弹力测试采用隔板测厚仪配合游标卡尺进行测量,计算此次压缩的回弹力百分比W=(F2/F1)*100%;
⑥将步骤⑤所述回弹力测试重复循环n次,即可得到回弹力百分比随回弹力测试重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隔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所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试样的形状均为立方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隔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所述压力P1为50k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隔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所述的酸为ρ1等于1.28g/ml的硫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隔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在第二组试样上表面施加压力P1后,稳定6分钟后测量第二组试样的高度,即为干态高度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隔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中所述密封袋与步骤③中所述的密封袋为同一个密封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隔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中H’为H的80%~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隔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中记录初始回弹力F1和记录结束后回弹力F2的时间间隔为3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隔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⑥中n等于3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隔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⑥中将步骤⑤所述回弹力测试重复循环n次,然后绘制回弹力百分比随回弹力测试重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730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