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钢结构支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7246.7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4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4021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支撑 组合钢结构 支护结构 围护墙 预压力 变形 无收缩灌浆料 地质条件 多次重复 基坑工程 装拆方便 安全度 底板面 钢板桩 格构柱 工具式 立柱桩 内支撑 组合型 地层 角钢 蠕变 填充 土体 钢管 施加 支撑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钢结构支护结构,包括组合型钢板桩、钢支撑、底板面、角钢格构柱和立柱桩,所述钢支撑包括3道,第一道钢支撑和第二道钢支撑以及第二道钢支撑和第三道钢支撑之间填充有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本发明组合钢结构支护结构采用钢支撑自重轻,装拆方便且迅速,可减少围护墙因无支撑时间长和土体蠕变而导致变形增大;可施加预压力,并根据围护墙变形情况及时调整预压力值加以控制,作为工具式结构,可多次重复使用,钢管内支撑施工质量较易控制,不受地层限制,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度高的特点,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组合钢结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大量的深基坑工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城市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地下停车场、高层建筑埋深、人防等各种需要,高层建筑需要建设一定的地下室。近几年,由于城市地铁工程的迅速发展地铁车站、局部区间明挖等也涉及大量的基坑工程,在双线交叉的地铁车站,基坑深达20-30m。水利、电力也存在着地下厂房、地下泵房的基坑开挖问题。
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地铁的深基坑工程,由于都是在城市中进行开挖,基坑周围通常存在交通要道、已建建筑或管线等各种构筑物,这就涉及到基坑开挖的一个很重要内容,要保护其周边构筑物的安全使用。而一般的基坑支护大多又是临时结构、投资太大也易造成浪费,但支护结构不安全又势必会造成工程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度高的组合钢结构支护结构。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钢结构支护结构,包括组合型钢板桩、钢支撑、底板面、角钢格构柱和立柱桩,所述钢支撑包括3道,第一道钢支撑和第二道钢支撑以及第二道钢支撑和第三道钢支撑之间填充有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进一步,所述钢支撑采用材料为钢管或型钢。
再进一步,所述钢管为f609钢管,壁厚为10,12,14mm;型钢支撑为H型钢,或组合型钢。
进一步,所述钢支撑平面布置采用对撑、角撑、边桁架、边框架或圆拱形撑。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平面形状接近方形的基坑,如尺寸较小宜采用角撑,尺寸较大宜采用环形、边桁架支撑;长方形基坑则宜采用对撑或对撑加角撑等。支撑轴线应避开主体工程的柱网轴线,水平及竖向支撑布置要考虑便于挖土、结构楼盖布置及便于拆撑和换撑等。当相邻支撑间的水平距离较大时,宜在支撑端部设置八字撑以缩小支撑点间距;立柱一般应设置在纵横向支撑的交点处或平面桁(框)架式支撑的节点处,并应避开主体工程梁、柱及承重墙位置,立柱间距取决于支撑杆件的稳定性和竖向荷载的大小,一般不宜超过15m。
有益效果:
本发明组合钢结构支护结构采用钢支撑自重轻,装拆方便且迅速,可减少围护墙因无支撑时间长和土体蠕变而导致变形增大;可施加预压力,并根据围护墙变形情况及时调整预压力值加以控制,作为工具式结构,可多次重复使用,钢管内支撑施工质量较易控制,不受地层限制,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度高的特点,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组合钢结构支护结构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一种组合钢结构支护结构,包括组合型钢板桩1、钢支撑2、底板面3、角钢格构柱4和立柱桩5,所述钢支撑包括3道,第一道钢支撑和第二道钢支撑以及第二道钢支撑和第三道钢支撑之间填充有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所述钢支撑采用材料为钢管或型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7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