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鄂板的制备方法及陶瓷鄂板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25782.3 | 申请日: | 2018-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8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军;刘先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珂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1/00 | 分类号: | B28B1/00;B28B3/00;C04B35/48;C04B35/10;C04B35/622;B02C1/10;B02C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1501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鄂板 陶瓷 制备 破碎 块状固体 陶瓷粉料 浆料 可用 生坯 喂料 注射成型技术 高纯材料 混合研磨 颗粒压缩 有效减少 烧结 耐磨损 粘结剂 定型 抗压 球石 造粒 加工 变形 金属 塑料 | ||
本发明属于陶瓷注射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陶瓷鄂板的制备方法及陶瓷鄂板。其中,陶瓷鄂板的制备方法包括:选定陶瓷粉料;将陶瓷粉料、球石、水和粘结剂混合研磨得到均匀的浆料;将浆料造粒得到均匀的颗粒;将颗粒压缩定型为块状固体;将块状固体按设计需求加工成鄂板生坯;将鄂板生坯烧结并加工得到陶瓷鄂板。其中,陶瓷鄂板使用上述陶瓷鄂板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本发明的陶瓷鄂板,比金属鄂板更耐磨损,可以有效减少破碎后原料的杂质,比塑料鄂板更抗压变形,从而使得破碎效率高,比多数待破碎的喂料硬度更高,使得可用于破碎更多种类块状喂料,以致可用于医药等高纯材料行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注射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鄂板的制备方法及陶瓷鄂板。
背景技术
陶瓷注射成型(CIM)作为一种新型的陶瓷成型方式,借鉴了塑胶行业和粉末冶金行业的注塑成型,在高温下将陶瓷粉末与石蜡、塑料等有机助剂均匀搅拌混合成团状,再将大的团状物破碎造粒成均匀的小颗粒,用注塑机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喂料颗粒熔融挤入模具成型。其中,陶瓷喂料团状物破碎是其中重要的工序,目前多借鉴塑料行业造粒、刚性块料行业造粒方法。
塑料的造粒通过将团状物挤入通孔模具,出模挤成条状体,条状体稍稍露出通孔模具即用旋转刀进行切断。通过调整通孔模具的孔径、挤出的速度和旋转刀的转速来控制颗粒的大小。为了尽快让切断的小颗粒定型并不互相粘连,往往用循环水进行冷却。挤出切断造粒用水冷冷却,有可能对蜡等低温有机物造成变性,成分比例波动,且后续颗粒含有水分,需增加一道干燥工序,一般干燥水分温度设置在100℃以上,而蜡在50℃左右即软化变的富有粘性再次结团。
当通过挤出切断造粒的工艺对陶瓷喂料团状物破碎时,为避免上述问题,需采用风冷冷却。但是,风冷冷却因冷却速度慢导致效率低,为了提高效率可能造成颗粒再次结团。且高压挤出料与通孔模具摩损易混入金属杂质,不利于原料纯净。另外挤出造粒机有螺杆挤压装置、通孔模具部件、旋转切断部件等多个复杂部件,价格昂贵。
因此,现有常用的陶瓷喂料破碎造粒的方式是采用颚式破碎机,通过机械转动带动一块鄂板作咬合动作,与另外一块固定鄂板形成挤压动作,将块料进行挤压破碎。目前鄂板材料通常采用金属材料或高硬度塑料。因陶瓷喂料硬度较高,挤压时易磨损金属鄂板导致喂料杂质增加,高硬度塑料鄂板在挤压时有一定的变形,挤压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鄂板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而得的陶瓷鄂板,更耐磨损且硬度更高,能够有效提高破碎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鄂板,其更耐磨损且硬度更高,能够有效提高破碎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鄂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选定陶瓷粉料;
将陶瓷粉料、球石、水和粘结剂混合研磨得到均匀的浆料;
将浆料造粒得到均匀的颗粒;
将颗粒压缩定型为块状固体;
将块状固体按设计需求加工成鄂板生坯;
将鄂板生坯烧结并加工得到陶瓷鄂板。
作为优选,选定纯度≥93%、助烧剂≤5%、烧失率≤0.6%、粒度D50为0.4-0.85μm且BET比表面积为6-10m2/g的氧化锆陶瓷粉料。
作为优选,选定纯度为93%、助烧剂为4.9%、烧失率为0.57%、粒度D50为0.7μm且BET比表面积为7m2/g的氧化锆陶瓷粉料。
作为优选,选定纯度≥99.8%、粒度D50为0.5μm且BET比表面积为7.5m2/g的氧化铝陶瓷粉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珂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珂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57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