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蜗杆传动的变形楼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5654.9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7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维红 |
主分类号: | E04F11/02 | 分类号: | E04F11/02;E04F11/104;E04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99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台阶机构 楼梯 踏板 变形 蜗杆传动 滑动 末尾 上抬 斜坡 轮椅 隔板 驱动锥齿轮 摆动机构 水平状态 同步动作 铰接块 上楼梯 长块 隔挡 蜗杆 涡杆 挤压 门口 保证 | ||
本发明属于楼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蜗杆传动的变形楼梯,它包括第一台阶机构、第二台阶机构、第三台阶机构、末尾台阶机构、驱动锥齿轮、涡杆等,其中蜗杆使得第一台阶机构、第二台阶机构、第三台阶机构和末尾台阶机构能实现同步动作;在踏板处于水平状态时,隔板可以将相邻的两个踏板之间的缝隙隔挡,起到保护上楼梯者的作用;滑动长块在被挤压下可以进行自动的在铰接块中滑动,避免了相邻的两个踏板无法同时旋转倾斜的现象,保证了摆动机构的整个运行。整个变形楼梯变形后,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楼梯斜坡,这样轮椅很容易从地面经完整的楼梯斜坡推到进门口处的台面上,避免了轮椅需要多人合力从楼梯上抬上抬下的麻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楼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蜗杆传动的变形楼梯。
背景技术
目前居民楼的传统进门口一般都有三到五个台阶的小楼梯,以便居民进出;现在文明社会倡导人性化设计,在很多新建居民楼进门口的小楼梯一侧有专门供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小斜坡,这样残疾人就能自由的进出设有台阶的进门口了。但是,对于以前很多缺乏人性化设计的居民楼来说,其进门口只有供正常人使用的小楼梯,这对残疾人用轮椅进出这样的居民楼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为了能使残疾人用轮椅上下进门口处的小楼梯,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可变形为斜坡的,供轮椅上下的小楼梯。
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蜗杆传动的变形楼梯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蜗杆传动的变形楼梯,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基于蜗杆传动的变形楼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台阶机构、第二台阶机构、第三台阶机构、末尾台阶机构、底座、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梯型壳、侧壳板、转轴、把手板、驱动锥齿轮、涡杆、固定块、传递锥齿轮,其中底座上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梯型壳安装在底座上,且梯型壳的一侧与第一支撑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侧面相连接;侧壳板安装在梯型壳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上;第一台阶机构、第二台阶机构、第三台阶机构、末尾台阶机构安装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且第一台阶机构、第二台阶机构、第三台阶机构、末尾台阶机构的一端位于梯型壳内;第一台阶机构、第二台阶机构、第三台阶机构和末尾台阶机构的安装平面与底座成30度角,从上到下依次分布;转轴的一端通过轴套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另一端穿出侧壳板;把手板安装在转轴穿出侧壳板的一端上;驱动锥齿轮安装在转轴上;且驱动锥齿轮位于梯型壳内;第一支撑板上均匀地安装有多个共线分布的固定块,且固定块均位于梯型壳内;每一个固定块中心的连线与底座构成了的夹角为30度;涡杆通过轴套安装在多个固定块的圆孔中;涡杆的一端安装有传递锥齿轮;传递锥齿轮与驱动锥齿轮相啮合;涡杆分别与第一台阶机构、第二台阶机构、第三台阶机构和末尾台阶机构相配合。
上述第一台阶机构包括涡轮、挡块、踏板、支撑杆、第三支撑板、支撑环套摆动机构,其中支撑杆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支撑板的圆孔中,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的圆孔且位于梯型壳;支撑杆位于梯型壳内的一端外圆面上安装有涡轮;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支撑杆外圆面上沿支撑杆轴线方向均匀地安装有多个支撑环套;每一个支撑环套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三支撑板;踏板安装在所有支撑环套上的第三支撑板远离支撑环套的一端上;踏板远离第三支撑板的上板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挡块;踏板的侧面安装有摆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维红,未经张维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56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