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油相体系的荧光颜料粉末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23313.8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2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明;孙戒;盛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王化工(南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9/10 | 分类号: | C09B69/1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体系 荧光颜料 粉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相体系的荧光颜料粉末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颜料粉末包括以下组分:长碳链脂肪醇或长碳链脂肪胺、三聚氯氰、氨水、三聚氰胺、着色剂、甲醛或多聚甲醛。将长碳链脂肪醇或长碳链脂肪胺加入反应器中,加入三聚氯氰,搅拌并升温至10‑70℃,再加入过量的氨水,继续升温反应2‑5小时,蒸干得中间体混合物;将中间体混合物、三聚氰胺、甲醛或多聚甲醛装入反应瓶中,加热反应2‑5小时,加入着色剂,继续反应,经高温固化、冷却、粉碎后得荧光颜料粉末。本发明的荧光颜料粉末制备方法简单,可用于聚烯烃、石蜡、液体石蜡、矿物油等油相体系的分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有机颜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相体系的荧光颜料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颜料属功能性发光材料,与一般颜料的区别在于当用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荧光颜料时,紫外或可见光波段内的短波长电磁波被荧光颜料吸收之后,以长波长电磁波形式释放出来。长波长电磁波通常落在可见光范围内,其与常规反射的光叠加,显现出耀眼的荧光颜色;而当光停止照射后,发光现象即消失,因此称为荧光颜料。
目前制备荧光颜料的方法,多半是将荧光染料分散在对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的混合体中,制成粉状荧光颜料,然后将粉状荧光颜料与树脂混合制成荧光颜料。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对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等方法制备的荧光颜料粉末,因为其结构中含有较多的酰胺、醚健等结构,所制备出来的荧光颜料粉末亲水性较好,在水相中拥有较好的分散能力,可以借助分散剂制备成水性荧光颜料乳液,如专利CN102796512A,CN201310212183.9,CN201210469697.8,US3812051,US2938873等中所介绍的荧光颜料均为此类产品。在荧光颜料印花时,借助印花黏合剂一种能生成坚牢薄膜的合成树脂,将荧光颜料固着在织物的表面。
如CN102796512A中所述,利用三聚氰胺、甲醛为原料,制备得到三聚氰胺-甲醛可溶性预聚物;将荧光染料加入制得的预聚物溶液中,染料分子吸附并包裹于枝化的预聚物分子中;通过加热使预聚物发生分子内、分子间进一步缩聚反应,得到单分散,粒径可控,可包裹多种荧光染料的荧光微球;有文献报道,将荧光染料分散于对甲苯磺酰胺改性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中制成荧光颜料乳液,在40-50℃温度下直接与无色透明的聚丙烯酸树脂乳化混合制得荧光涂料(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CN102443340A所述,采用荧光粉G5、环氧树脂、醇酸树脂、过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环氧固化剂、甲苯等制得,此类主要用于公共场所的安全通道、安全门等的指示标志,不能用于纺织印花。
CN101643601中所述,展色剂、颜料、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防霉剂、防沉剂、二醇助剂、水等制备出了水性荧光涂料,但也只是用于粒径较大,也不适合用于纺织品的印花工艺。
此类荧光颜料粉末虽然要较好的亲水性,但是当期用在油相体系中时,其容易团聚,分散性能不好,如当其用在蜡烛、液体石蜡、等油相物质中时,如要加入大量的油溶性分散剂才能实现其稳定分散状态。大量油溶性分散剂的使用,不仅提高成本,而且影响油相物质的品质、最终产品的色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油相体系的荧光颜料粉末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功能单体制备、功能单体引入和聚合工艺的优化,最终制备出一类具有油相自分散的荧光颜料粉末,且制备方法简单,可用于聚烯烃(PP、PE)、石蜡、液体石蜡、矿物油(凡士林)等油相体系的分散。
一种用于油相体系的荧光颜料粉末,包括以下组分:包括以下组分:长碳链脂肪醇或长碳链脂肪胺、三聚氯氰、氨水、三聚氰胺、着色剂、甲醛或多聚甲醛。
作为改进的是,所述着色剂为碱性黄24、碱性黄40、碱性红1、碱性红2、碱性红13、碱性红14、碱性红27,碱性紫7、碱性紫10、碱性紫16中一种或多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王化工(南通)有限公司,未经丽王化工(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33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