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制作方式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20275.0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4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罗鸿强;吴建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辉;阚梓瑄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制作 方式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提出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制作方式及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电极以及多条导电连接线。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触控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交叉分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多条导电连接线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面,用于将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连接到触控芯片。本公开提供的触控面板将触控电极和导电连接线分别形成于基板的两侧面,从而避免了导电连接线占用基板两侧的空间,进而实现了一种两侧边框为零的超窄边框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制作方式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超窄边框显示技术是在显示屏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显示屏边框的面积从而增加显示屏可操作区(Active Area,AA)的面积。超窄边框显示技术可以使得显示装置从视觉效果上变得更加美观、时尚,同时,用户在欣赏这种显示技术呈现的画面时,能够获得更为宽广的视野,观赏体验更佳。
随着触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与超窄边框显示技术相对应的超窄边框触控技术则成为触控屏研究的主要方向。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和位于触控区周边的非触控区,超窄边框触控技术是一种尽量减少触控面板中非触控区(边框)面积的技术。
相关技术中,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的触控电极和导电连接线,导电连接线用于将触控电极连接到触控芯片,触控芯片对触控电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电容触控。
然而,相关技术中,触控面板中触控区的两侧需要预留一定的非触控区域用于形成导电连接线,该区域增加了触控面板两侧边框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发明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制作方式及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将触控电极和导电连接线分别形成于基板的两侧面,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触控面板两侧边框较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电极以及多条导电连接线。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触控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交叉分布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多条导电连接线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面,用于将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连接到触控芯片。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导电连接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内灌注有导电材料,所述导电材料分别与所述导电连接线、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触控电极的一端。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和非触控区,所述导电连接线包括引线和引脚。引线位于所述触控区,且所述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引脚形成于所述非触控区,且与所述引线的第二端连接,用于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引线为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面的氧化铟锡层。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引线为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金属层。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引线为并联的多条金属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制作方法,该触控面板制作方法包括:
在基板的一侧面上形成触控电极;
在所述基板的另一侧面上形成导电连接线,所述导电连接线用于将所述触控电极与触控芯片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02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