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9928.3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8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江奇;刘青青;卢晓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成都超凡明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8 | 代理人: | 张红平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硫电池正极 后冷却 制备 还原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溶液 三维导电网络 电化学性能 碳纳米管球 热处理 材料领域 多硫化物 分散均匀 强吸附性 碳纳米管 锂硫电池 单质 滴加 煅烧 构筑 | ||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向分散均匀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滴加SnCl4溶液后搅拌均匀,在175‑185℃条件下反应11‑13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得第一产物;将第一产物在55‑65℃干燥后,在440‑460℃煅烧1.5‑2.5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得SnO2@rGO;将SnO2@rGO与碳纳米管球磨均匀后与S单质混合,在150‑160℃恒温热处理11‑13小时后冷却到室温后制得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利用SnO2对多硫化物的强吸附性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构筑的三维导电网络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硫电池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mAh.g-1)和理论比能量(2600 Wh.kg-1)被称为当今最具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新型储能器件之一。其正极材料——单质硫,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且对环境友好。
但目前因单质硫(Sulphur,S)及其放电终产物Li2S2、Li2S的导电性差以及放电过程中中间产物多硫化锂易溶于电解液造成严重的“穿梭效应”等实际情况,严重降低了锂硫电池电化学储能,大大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因此提高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并抑制多硫化物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就成为了锂硫电池的主要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提高导电性。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分散均匀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滴加SnCl4溶液后搅拌均匀,在175-185℃条件下反应11-13 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得第一产物;将第一产物在55-65℃干燥后,在440-460℃煅烧1.5-2.5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得SnO2@rGO;将SnO2@rGO与碳纳米管球磨均匀后与S单质混合,在150-160℃恒温热处理11-13小时后冷却到室温。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采用如上述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分散均匀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滴加SnCl4溶液后搅拌均匀,在175-185℃高压条件下反应11-13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得第一产物;将第一产物在55-65℃干燥后,在440-460℃煅烧1.5-2.5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得SnO2@rGO;将 SnO2@rGO与碳纳米管球磨均匀后与S单质混合,在150-160℃恒温热处理 11-13小时后冷却到室温。利用SnO2对多硫化物的强吸附性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构筑的三维导电网络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采用如上述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9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