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泵螺线管组件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19805.X | 申请日: | 2018-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5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T.克雷文;J.福赫特曼;J.沃尔特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系统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7/06 | 分类号: | H01F7/06;H01F7/126;H01F7/127;H01F7/128;H01F41/00;F02M37/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邹松青;李雪莹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螺线管 组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燃料泵的螺线管组件,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放端部和部分封闭端部;极片,所述极片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绕线筒组件,所述绕线筒组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包括被设置成靠近所述极片的线圈;以及绕线筒保持器,所述绕线筒保持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开放端部与所述绕线筒组件之间,所述绕线筒保持器的径向外表面接触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邻近于所述绕线筒保持器的部分具有凹入的外表面以及突出抵靠所述绕线筒保持器的内表面。所述部分通过使得所述壳体变形以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凸起来形成。该壳体内表面凸起提供与绕线筒保持器的压配合接合。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7月3日提交的下列临时申请的权益:申请号62/528,348,标题为“组合入口和出口止回阀座”;申请号62/528,345,标题为“不对称弹簧阀盘”;申请号62/528,356,标题为“螺线管的液压阻尼”;申请号62/528,412,标题为“燃料泵阀构造和组件”;申请号62/528,351,标题为“燃料泵螺线管组装方法”;以及申请号为62/528,417,标题为“燃料发送单元的组件和操作”。这些临时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燃料泵的螺线管(solenoid),并且特别地涉及燃料泵螺线管组件以及构造和使用螺线管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油燃料泵已经被使用多年并且可以被机械驱动或电驱动。在电动燃料泵中,最常见的类型浸没在燃料箱中并且具有将燃料从泵推动到燃料管线中的涡轮机。这种类型的泵被设计用于这样的系统,该系统需要来自燃料箱并且进入到燃料管线中的恒定流量的加压燃料。它在点火“接通(on)”或发动机运转的整个期间泵送燃料并吸取电功率。燃料通常传送通过燃料箱和燃料轨道之间的过滤器。向内燃机提供燃料的燃料喷射器被引入到燃料轨道中。这些燃料喷射器需要相对精确地控制燃料压力,以提供由发动机所需要的燃料的精确计量。为实现此目的,燃料轨道还具有压力调节器,其通过允许任何过压燃料传送通过调节器并借助于附加的燃料管线而返回到燃料箱来控制轨道(并有效地控制喷射器)中的压力。
现有燃料泵的问题的确是关于允许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泵和系统部件的问题。 这种现有的泵/系统也非常集中于具有高燃油流量和复杂系统控制的汽车应用,汽车可以承受成本和重量/尺寸,因为这是这些系统部件的意图的应用。当将此系统并入小排量、非汽车系统中时,这些泵/系统出现问题。例如,最初设计成与自然进气发动机(汽化式)一起操作的125cc小轮摩托车(scooter)不具有燃料箱中的空间或承担为汽车研发的过大系统的成本的能力。此示例应用还将在输送操作燃料泵和所有系统部件所需的电功率方面、尤其是在怠速时使泵持续地运转方面存在问题,因为系统最初被设计成提供用于附件的最小电功率。
许多年来,螺线管已被制造来为包括燃料泵的机电装置提供动力。螺线管至少都包括磁极、线圈和电枢,但大多数用于高速电磁体中的螺线管具有被设计成具有用于磁通量的返回路径的部件。螺线管的常见构造是当螺线管断电、线圈内没有电流循环时,利用预加载的弹簧使电枢与磁极分离并保持在该位置中。当差动电压被施加到线圈时,建立电流,该电流然后生成磁通量。此通量在电枢上形成吸引力,并且当该磁力等于将电枢偏置在远离磁极的位置中的弹簧力时,电枢开始朝向磁极移动并且在偏置弹簧中存储额外的势能。只要磁力超过作用在电枢上的其它力,则电枢将继续朝向磁极移动,直到它达到预先设计的止动件,该止动件与磁力相反地作用并使运动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系统公司,未经大陆汽车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98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