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可多次写入数据的电子防伪标签的实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19710.8 | 申请日: | 2018-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5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邵洪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浪金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73 | 分类号: | G06K19/073;G06Q3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防伪标签 写入 写入数据 写入信息 信息写入 环节 非对称密钥 非接触模式 加解密模块 加密算法 加密芯片 商品信息 数据读写 数据通过 添加信息 销售终端 写入存储 存储器 一次性 合法性 擦除 防伪 无源 验证 生产 流通 合法 检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可多次写入数据的电子防伪标签的实现方法,该电子防伪标签包括无源带COS的硬件加解密模块,采用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进行防伪,其数据通过非接触模式进行数据读写,其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CPU加密芯片,多次写入信息使商品能够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终端的各个系统环节写入当前环节增加的商品信息;(2)、通过一次性写入存储介质的存储器,预先写入COS和添加信息,信息写入后,不可擦除修改;(3)、在所有信息写入的环节,需要使用企业根盾生产的业务盾,即在通过业务盾向电子防伪标签写入信息前,该电子防伪标签将检查业务盾证书的合法性,只有验证合法后,该电子防伪标签才接受写入的信息,否则拒绝写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防伪标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可多次写入数据的电子防伪标签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的防伪技术同样被造假者仿冒,难以起到真正的防伪目的;复杂的辨别真假的方式 不易为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制假水平越来越高,为打假的成本与手段提出巨大挑战。
传统防伪标签:1、通过肉眼识别的防伪标签:伪造成本极低,需要对比真、伪品才有可 能鉴别真假;2、通过序列号与电话(短信)识别的防伪标签:伪造成本低,无法正确识别真 假,且查询较为麻烦不够即时,消费者使用频率低;3、新材质防伪标签:如热敏感材质防伪 标签;提高了伪造成本,技术普及后防伪意义不大,无唯一性,且对产品材质有局限;4、RFID 防伪标签:可伪造,RFID使用静态的存储数据,仅仅只是提高了制造假货的成本而已;5、 二维码防伪标签:普及性强,且具有用户反馈,可溯源但易仿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一种新型可多次写入数据的电子防伪标签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新型可多次写入数据的电子防伪标签的实现方法,该电子防伪标签包括无源带COS的硬件加解密模块,采用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进行 防伪,其数据通过非接触模式进行数据读写,其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CPU加密芯片,多次写入信息使商品能够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终端的各个系统环节写入当前环节增加的商品信息;
(2)、通过一次性写入存储介质的存储器,预先写入COS和添加信息,信息写入后,不 可擦除修改;
(3)、在所有信息写入的环节,需要使用企业根盾生产的业务盾,即在通过业务盾向电子防伪标签写入信息前,该电子防伪标签将检查业务盾证书的合法性,只有企业根证书颁发 的业务盾证书验证合法后,该电子防伪标签才接受写入的信息,否则拒绝写入;
其中,该电子防伪标签和业务盾经过企业根证书的签名,拥有企业公钥PK企和企业发放的证书;电子防伪标签内有企业公钥:PK企,业务盾内有企业发放的证书,证书中有经过企业私钥加密的业务盾公钥:SK企(PKs),SK企是企业根盾随机生成的密钥对,并仅保存 在硬件中。
所述的验证过程如下:
(1)、电子防伪标签读取业务盾证书中经企业私钥签名的业务盾公钥信息SK企(PKs),传入电子防伪标签,电子防伪标签用企业公钥PK企来解密出业务盾公钥:PK企(SK企(PKs))=PKs,PKs是来源合法的云盾公钥;
(2)、电子防伪标签产生随机数X,用业务盾公钥加密向业务盾输入PKs(X),业务盾通过内部私钥SKs解密SKs(PKs(X))得到X,X传回电子防伪标签,若随机数一致,则表明 业务盾是合法的。
更进一步,每一个业务盾有授权次数,授权次数禁止通过外部接口改变,只能通过业务 盾盾内逻辑减少改变;每次写入信息后,业务盾内部授权次数减1,当授权次数为0,该业务 盾作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浪金防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浪金防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97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