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农业土壤物联网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2584.3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1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辰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G06Q1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200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湿度数据 土地区域 温度数据 需水量 物联网 生态农业 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 采集 需水量计算 灌溉水量 获取目标 控制阀门 水量调节 土地坡度 综合考虑 最大流量 监测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农业土壤物联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传感器获取目标土地区域的土壤湿度数据和土壤温度数据;再通过需水量模块计算水量,所述需水量计算步骤:根据所述土壤湿度数据和所述土壤温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土地区域的需水量;水量调节步骤:根据所述目标土地区域的需水量控制阀门的开启或关闭,以调节灌溉水量。本发明根据土壤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土壤温度数据和土壤湿度数据,以及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空气温度数据,确定目标土地区域的需水量,并根据土地坡度数据,获取水流的最大流量,综合考虑土壤的温度、湿度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现代生态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态农业土壤物联网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我国兴起温室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又称“基质栽培”或“有机基质栽培”,如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蒋卫杰研究员等人研发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蔬菜无土栽培新技术》蒋卫杰等人编著,2006 年6 月,金盾出版社出版),山东农业大学于贤昌教授 研发的“日光温室蔬菜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技术”及发明专利“果菜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基 质的配制与应用”等,其主要技术内容为以农林副产物秸秆、籽壳、锯末等有机基质代替草 炭、蛭石、珍珠岩等矿物基质,以有机基质或有机基质与无机基质的混合基质加固体有机肥 或有机无机混合肥进行温室蔬菜无土栽培,使用固体或液体有机肥进行有机栽培,可生产 有机食品,但也有缺点和不足,主要包括:有机肥、有机基质预发酵处理,采用自然菌或好氧菌室外或棚内堆垛式或槽式发酵,自然菌或好氧菌高温发酵,在杀死有害菌、虫卵、草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同时,有机质 消耗量较大,堆垛式发酵受外界影响较大,堆肥质量不稳定,需人工或机械翻堆,劳动强度 大,设备投资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提供一种生态农业土壤物联网监测方法,依托丰富的农林种养加生物质副产品资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态农业土壤物联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传感器获取目标土地区域的土壤湿度数据和土壤温度数据;再通过需水量模块计算水量,所述需水量计算步骤:根据所述土壤湿度数据和所述土壤温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土地区域的需水量;水量调节步骤:根据所述目标土地区域的需水量控制阀门的开启或关闭,以调节灌溉水量,坡度和最大流量的关系获取步骤:分别在若干不同坡度的实验土地区域进行喷水,并 检测该不同坡度的实验土地区域未形成地面漫流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流量,根据所述最大流 量和该实验土地区域的坡度,获取不同坡度和最大流量的对应关系;数据获取步骤:采集目标土地区域的土壤湿度数据、土壤温度数据、空气温度数据、历 史灌溉数据和土地坡度数据;需水量计算步骤:在所述土壤湿度数据小于预设的土壤湿度最低值、所述空气温度数 据小于预设的空气温度最高值,且所述土壤温度数据小于预设的土壤温度最高值时。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土壤监测方法及系统,根据土壤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土壤温度数据和土壤湿度数据,以及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空气温度数据,确定目标土地区域的需水量,并根据土地坡度数据,获取水流的最大流量,综合考虑土壤的温度、湿度数据,空气温度数据,以及目标土地区域的土地坡度数据,避免因土地坡度的影响,造成灌溉水量喷洒不均匀,提高节水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采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生态农业土壤物联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传感器获取目标土地区域的土壤湿度数据和土壤温度数据;再通过需水量模块计算水量,所述需水量计算步骤:根据所述土壤湿度数据和所述土壤温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土地区域的需水量;水量调节步骤:根据所述目标土地区域的需水量控制阀门的开启或关闭,以调节灌溉水量,坡度和最大流量的关系获取步骤:分别在若干不同坡度的实验土地区域进行喷水,并 检测该不同坡度的实验土地区域未形成地面漫流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流量,根据所述最大流 量和该实验土地区域的坡度,获取不同坡度和最大流量的对应关系;数据获取步骤:采集目标土地区域的土壤湿度数据、土壤温度数据、空气温度数据、历 史灌溉数据和土地坡度数据;需水量计算步骤:在所述土壤湿度数据小于预设的土壤湿度最低值、所述空气温度数 据小于预设的空气温度最高值,且所述土壤温度数据小于预设的土壤温度最高值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辰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辰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25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