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11103.7 | 申请日: | 2018-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4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许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G06T7/9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头模组 杂光 图像处理系统 摄像头视频 背光光源 采集板卡 检测 检测图像 检测装置 形状特征 颜色特征 图像 图像传输 高效率 光源 拍摄 | ||
1.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光光源,所述背光光源包括有若干第一形状的光源;
一摄像头视频采集板卡,至少一待测摄像头模组与所述摄像头视频采集板卡相连,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用以拍摄获取开启后的所述背光光源的图像;以及
一图像处理系统,所述摄像头视频采集板卡用以将所述图像传输到所述图像处理系统,所述图像处理系统检测所述图像的第一形状特征,并判断检测的所述图像的第一形状特征是否在设定范围内,若是则判断所述摄像头模组不产生杂光,若否则进一步检测所述图像的第一颜色特征,并判断检测的所述第一颜色特征是否在设定范围内,若是则判断所述摄像头模组不产生杂光,若否则判断所述摄像头模组产生杂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光源还包括有若干第二形状的光源,所述第一形状的光源为圆形光源和条形光源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第二形状的光源为圆形光源和条形光源中的其中另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形状的光源为圆形光源,所述第二形状的光源为条形光源,则所述第一形状特征为圆度,所述第二形状特征为矩形度;若所述第一形状的光源为条形光源,所述第二形状的光源为圆形光源,则所述第一形状特征为矩形度,所述第二形状特征为圆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形状的光源围绕所述第一形状的光源而设置,所述第一形状的光源呈矩阵状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特征为所述图像上所述第一形状的光源的像点区域中每个像素点的B/G及R/G值。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状的光源的像点和所述第二形状的光源的像点充满所述图像,所述图像上的所述第一形状的光源的像点与所述背光光源的所述第一形状的光源一一对应,所述图像上的所述第二形状的光源的像点与所述背光光源的所述第二形状的光源一一对应。
7.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1)提供并开启一背光光源,所述背光光源包括有若干第一形状的光源;
(2)待测摄像头模组拍摄获取所述背光光源的图像;
(3)所述摄像头视频采集板卡将所述图像传输到一图像处理系统;以及
(4)所述图像处理系统检测所述图像的第一形状特征,并判断检测的所述图像的第一形状特征是否在设定范围内,若是则判断所述摄像头模组不产生杂光,若否则进一步检测所述图像的第一颜色特征,并判断检测的所述第一颜色特征是否在设定范围内,若是则判断所述摄像头模组不产生杂光,若否则判断所述摄像头模组产生杂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光源包括有若干第二形状的光源,当所述第一形状特征在设定范围内时或所述第一颜色特征在设定范围内时,所述图像处理系统检测所述图像的第二形状特征,并判断检测的所述图像的第二形状特征是否在设定范围内,若是则判断所述摄像头模组不产生杂光,若否则进一步检测所述图像的第二颜色特征,并判断检测的所述第二颜色特征是否在设定范围内,若是则判断所述摄像头模组不产生杂光,若否则判断所述摄像头模组产生杂光。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调整所述背光光源的亮度至一显现亮度值”。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杂光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将待测的所述摄像头模组进行初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11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