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1051.3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1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汝会;何涛;张通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20/40 | 分类号: | F24S20/40;F24S60/10;F25B27/02;F03G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器 蒸汽发生器 辅助加热器 制冷发生器 储热器 冷凝器 发电机 槽式 制热 导热油泵 二氧化碳排放量 冷热电联产系统 冷热电联供系统 太阳能技术领域 槽式集热器 新型太阳能 能源消耗 能源效率 用户提供 制冷量 减小 均和 供暖 | ||
一种新型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是主要由槽式加热器、储热器、辅助加热器、导热油泵、蒸汽发生器、发电机、制冷发生器、制热加热器和冷凝器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式加热器和储热器相连接,槽式加热器和储热器均和辅助加热器相连接,辅助加热器和蒸汽发生器相连接,导热油泵两端分别和蒸汽发生器、槽式集热器相连接,蒸汽发生器与发电机相连接,发电机和制冷发生器相连接,制冷发生器和制热加热器相连接,制热加热器和冷凝器相连接,冷凝器和蒸汽发生器相连接,有助于进一步减小能源消耗,冷热电联产系统结合三种功能为一体,可以同时为用户提供电能、制冷量、和供暖,可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生产所用的常规能源是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就当前而言,我国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能源的供不应求将会长期存在。因此,我国在现阶段不断地发布能源相关政策,通过鼓励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相关研究,以预防能源危机,为了满足用户对能源多样化的需求,且同时提高能源利用率,冷热电联供系统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以期获得新的可行的能源利用系统以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一系统是建立在能量转化梯级利用的基础上,而且相对于电网可独立运行,降低了对大电网的依赖,电力的安全运行得到了保障。本发明研发一种新型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是主要由槽式加热器、储热器、辅助加热器、导热油泵、蒸汽发生器、发电机、制冷发生器、制热加热器和冷凝器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式加热器和储热器相连接,槽式加热器和储热器均和辅助加热器相连接,辅助加热器和蒸汽发生器相连接,导热油泵两端分别和蒸汽发生器、槽式集热器相连接,蒸汽发生器与发电机相连接,发电机和制冷发生器相连接,制冷发生器和制热加热器相连接,制热加热器和冷凝器相连接,冷凝器和蒸汽发生器相连接。
所述的储热器选用了固-液相变储热,利用储热器调节太阳能可用性波动与子系统用户负荷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所述的制冷发生器采用NH3-Li NO3为工质。
该发明的有益之处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有助于进一步减小能源消耗,冷热电联产系统结合三种功能为一体,可以同时为用户提供电能、制冷量、和供暖,可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图中,1、槽式加热器,2、储热器,3、辅助加热器,4、导热油泵,5、蒸汽发生器,6、发电机,7、制冷发生器,8、制热加热器,9、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是主要由槽式加热器1、储热器2、辅助加热器3、导热油泵4、蒸汽发生器5、发电机6、制冷发生器7、制热加热器8和冷凝器9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式加热器1和储热器2相连接,槽式加热器1和储热器2均和辅助加热器3相连接,辅助加热器3和蒸汽发生器5相连接,导热油泵4两端分别和蒸汽发生器5、槽式集热器相连接1,蒸汽发生器5与发电机6相连接,发电机6和制冷发生器7相连接,制冷发生器7和制热加热器8相连接,制热加热器8和冷凝器9相连接,冷凝器9和蒸汽发生器5相连接。
所述的储热器2选用了固-液相变储热,利用储热器调节太阳能可用性波动与子系统用户负荷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所述的制冷发生器7采用NH3-Li NO3为工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1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