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隔热模块化墙体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9500.0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4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则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2 | 分类号: | E04B2/82 |
代理公司: | 34111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晶晶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块 模块化墙体 安装杆 固定框 安装装置 保温隔热 活动连接 操作杆 固定孔 连接框 插杆 滑杆 开口 工作效率 固定机构 开口两侧 连接机构 装置结构 安装框 固定杆 开口处 与操作 弹簧 贯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温隔热模块化墙体的安装装置,包括设有第一开口的固定框和设有第二开口的安装框,固定框两侧设多个固定孔;第二开口两侧设两根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上设有移动块;移动块两侧设有连接机构,其前侧设有操作杆,该操作杆一端与移动块活动连接,另一端设固定机构;移动块上贯穿设有连接框,其另一端从第二开口处伸至固定框内;连接框内设有两个通过第二弹簧与其内壁相连的安装杆,安装杆之间设有插杆,该插杆前端与操作杆活动连接;两个安装杆外侧设有若干与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杆。此装置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便于对模块化墙体进行安装,简化了操作步骤,减少了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模块化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隔热模块化墙体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隔墙是由施工人员现场进行加工和组装,施工复杂、时间长,隔墙质量容易受施工人员和环境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将产生较多的废料、废渣,并伴有噪声、粉尘的污染。若隔墙位置需要改动时,原有的隔墙必须进行破坏性拆除,不能重复利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现在模块化墙体在工厂或制作车间组装制作,运到施工现场直接安装。制作和施工过程更加标准规范,墙体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不会产生废料、废渣。墙体可以二次拆装分解再利用,节能、环保、省工、资源利用率高。但目前的模块化墙体在安装的过程中存在操作麻烦,安装时间过长的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需要一种保温隔热模块化墙体的安装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模块化墙体操作麻烦,安装时间过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温隔热模块化墙体的安装装置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保温隔热模块化墙体的安装装置,它包括固定框和安装框,该固定框前端和安装框后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固定框两侧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第二开口两侧的安装框内对称设有两根第一滑杆,该两根第一滑杆上贯穿设有移动块,该移动块可在两根第一滑杆上前后移动;所述移动块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机构,用于将移动块在第一滑杆上固定,其前侧设有操作杆,该操作杆一端与移动块活动连接,另一端设有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操作杆;所述移动块上设有连接框,该连接框一端贯穿移动块,另一端从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处伸至固定框内,该连接框可随移动块前后移动;所述连接框内对称设有两个通过第二弹簧与其内壁相连的安装杆,该两个安装杆之间设置有插杆,该插杆的前端与操作杆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杆的内侧中部分别向外侧呈倾斜设置并在两个安装杆内侧下部形成放置槽;两个所述安装杆的外侧还设有若干与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杆,该第二固定杆贯穿连接框并可以在外力或弹簧拉力的作用下相对于连接框左右移动,伸入或退出固定孔。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第一滑杆相对应位置上的限位孔和分别设置在移动块左右两侧的插销;每个所述插销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板,其另一端贯穿移动块并伸入至限位孔内。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移动块底部的第二滑杆和设置在操作杆一端底部的固定槽;所述第二滑杆上套设有卡块,其下端设有第二挡板;所述卡块其与第二挡板之间第二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该卡块另一端可置于固定槽内。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杆上设有通槽,该通槽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插杆的前端设有固定轴,该固定轴设置在滑槽内并能在滑槽内左右移动。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杆的下方的连接框的下端内侧设有限位块,所述插杆贯穿该限位块。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框后端外侧左右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杆,每根第一固定杆端部设有固定板。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杆的长度等于两个放置槽的长度之和。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框每侧的固定孔等距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9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