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组嵌合抗原受体基因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7905.0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3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孙秀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明(北京)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62 | 分类号: | C12N15/62;C12N5/10;C12N15/867;C07K19/00;A61K35/1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重组嵌合抗原 功能区 胞浆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治疗领域 辅助治疗 核酸序列 霍奇金病 抗原结合 融合蛋白 受体基因 顺序连接 阳性肿瘤 肿瘤细胞 重组核酸 淋巴瘤 制备 基因 治疗 | ||
本发明属于肿瘤细胞免疫治疗领域,提供了一种重组嵌合抗原受体(CAR)基因、包含其的载体、CAR‑T细胞及其应用,所述重组CAR基因包含编码如下部分的核酸序列:CD30抗体的抗原结合部分,跨膜部分以及以任意顺序连接的CD137胞浆功能区和CD3zeta胞浆功能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所述的应用指将一种分离的重组核酸、一种CAR融合蛋白或一种重组T淋巴细胞用于制备治疗或辅助治疗霍奇金病淋巴瘤或者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或者其他CD30阳性肿瘤的药物种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肿瘤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嵌合抗原受体CAR基因及其载体和其在制备治疗或辅助治疗霍奇金病淋巴瘤或者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或者其他CD30阳性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霍奇金淋巴瘤(HL)是淋巴瘤的一种独特类型,为青年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霍奇金淋巴瘤在世界各地的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在欧美国家多发,占淋巴瘤的45%左右,居淋巴瘤之首位,而中国和日本发病率较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CD30抗原表达阳性,是识别RS细胞的重要免疫标志。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即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独立类型,由德国病理学家Stein等于1985年应用Ki-1(CD30)抗体识别,被命名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在临床上ALCL被分为原发性(系统性和皮肤)及继发性(由其他淋巴瘤转化而来)两种,约占全部NHL的2%-7%。
申请人致力于CAR-T研究多年,已有中国专利201610537806.3,该专利公开了一种CAR-T细胞毒性指示载体,该细胞病毒指示载体为一种重组慢病毒载体,由原始慢病毒载体和插入序列组成,当CAR-T细胞与CAR-T细胞毒性指示细胞混合后,指示细胞表达的肿瘤相关靶抗原能够靶向引导CAR-T进行结合,并裂解指示细胞,释放荧光素酶,进而通过计算指示CAR-T细胞毒性。
CAR-T,全称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嵌合抗原受体(CAR)由胞外抗原结合域、跨膜结构域和胞内信号传导结构域组成,再在体外将其导入到患者的T细胞内,从而获得能够表达上述嵌合抗原受体的CAR-T细胞,然后经过纯化和体外大规模扩增后,再将上述CAR-T细胞输回患者体内行使杀灭肿瘤细胞的功能。
CAR-T能将T细胞的生理功能和在非MHC限制性方式下识别表面抗原的能力结合起来,这些受体不依赖抗原加工就能识别完整的膜蛋白,CAR-T细胞疗法通过外源基因转导技术,把识别肿瘤相关特异性抗原的单链抗体片段(scFv)和T细胞活化序列的融合蛋白表达到T细胞表面,经回输患者体内后大量扩增,能够以非MHC限制性的模式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作用,然而,CAR的问题是信号通过胞质内scFv-TCRζ单一链结构域时不能完全复制多链的TCR信号复合体,因此,本领域需要开发能够增加T细胞功能和增殖的CAR基因。
近几年关于CAR-T的研究越来越多,如中国专利201610327646.X采用针对CD30的CAR-T技术,公开了一种靶向CD30的复制缺陷型重组慢病毒的CAR-T转基因载体,该发明能显著提高细胞因子的分泌、CAR-T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临床治疗霍奇金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突出,但该发明特异性不高且T细胞的增殖能力一般。
申请人致力于CAR-T的研究多年,已有中国发明201610953471.3,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重组CAR基因及其载体、CAR-T细胞和应用,使用该发明的重组CAR基因及含有该重组CAR基因的载体转染T细胞的效率较高,且经转染后的阳性T细胞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同时该发明的重组CAR基因对B细胞肿瘤抗原的特异性高,促使CAR-T特异性地杀伤B细胞肿瘤。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明(北京)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明(北京)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7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