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粗糙的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7340.6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0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士禹;相雪晨;施婷婷;郑桂华;陈喆;陈宁;任东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112/08 | 分类号: | C08F112/08;C08F2/22;B01J1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麦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7 | 代理人: | 董红曼 |
地址: | 20006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粗糙 聚苯乙烯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匀表面粗糙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在搅拌条件下,使苯乙烯分散于水中,然后加入小分子醇,形成均一透明的混合液;用醇水混合液按不同的倍数稀释混合液,将一定量的复合引发剂(K2S2O8‑NaHSO3)快速加入上述反应液中,混匀。得到的混合液置于25℃恒温反应18‑24h,经分离净化后可得目标产物。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可被广泛用于药物、基因传输载体,疫苗佐剂、癌症诊断与治疗等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用一锅法制得粒径均匀表面凹陷粗糙聚苯乙烯微球,制备方法简单,产品可批量制备,反应过程中无需使用稳定剂,合成工艺过程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皂乳液聚合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表面粗糙的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乳液聚合是单体借助乳化剂和机械搅拌,使单体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再加入引发剂引发单体聚合的一种反应,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一项重要制备方法。其优点在于:(1)聚合速度快,产品分子量高;(2)用水作分散剂介质,有利于传热控温;(3)反应达高转化率后,乳聚体系的粘度仍很低,分散体系稳定,较易控制和实现连续操作等。但传统乳液聚合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乳化剂的加入会增加后期处理难度,且会降低聚合物产品的耐水性、耐溶剂性和力学性能。Matsumoto和Ochi(文献)于1960年在完全不含乳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粒度均匀乳胶粒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此后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微球便迅速发展起来。由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的乳胶粒径单一分散、表面洁净,不需要去除乳化剂这一后处理。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细胞学、材料科学、色谱分离等领域。
近年来均匀聚合物微球因具有形态可控、分子量可调、易于在表面引入不同功能基团等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在聚合物微球中,以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应用最为广泛,其为有序低维纳米结构的构筑提供了模板或构筑单元。
近年来对聚苯乙烯微球的实验与研究,多在于将其制备为分散性单一、外观球形、表面光滑且规整。本发明利用传统无皂乳液法,在稀释条件下,制备出表面粗糙且粒径较均匀的微球,大大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为拓宽聚苯乙烯微球的应用范围,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粗糙的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以苯乙烯为单体,以水为溶剂,在小分子醇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复合引发剂引发的无皂乳液聚合反应制备而成。制备时,在搅拌条件下,使苯乙烯分散于水中,然后加入小分子醇,形成均一透明的混合液;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复合引发剂溶液,在恒温条件下,根据苯乙烯的加入量,反应12-48小时。经离心分离(醇洗、水洗),可得目标产物。本发明所得目标产物是一种表面粗糙、均匀较好、储存稳定性优异、光学性能良好的聚苯乙烯微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粗糙的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容器中加入苯乙烯、溶剂和小分子醇,搅拌至混合液澄清透明,然后超声均一化。
步骤(2):向上述步骤(1)的混合液中加入复合引发剂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反应。
步骤(3):将步骤(2)反应得到的产物经离心、水洗、再分散的处理方法,制得表面粗糙的聚苯乙烯微球。
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二次蒸馏水、高纯水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减少外来杂质的影响;优选地,为二次蒸馏水。
步骤(1)中,所述容器可以是三颈烧瓶或者其它规格的烧瓶或锥形瓶。
步骤(1)中,所述向容器中加入小分子醇的方式优选为滴加。
步骤(1)中,所述小分子醇是指C1-C8的醇,包括但不限于是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叔丁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为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其作用是降低蒸馏水的表面张力,便于苯乙烯分散于蒸馏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73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