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氯化聚乙烯复合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06046.3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1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韩先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先云 |
主分类号: | C08L23/28 | 分类号: | C08L23/28;C08L71/03;C08L83/05;C08K13/04;C08K7/08;C08K7/26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吴琼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聚乙烯 复合材料 导电 耐环境应力开裂 复合导电材料 超细粉煤灰 水镁石纤维 导电材料 氯醚橡胶 使用寿命 应用性能 防老剂 分散剂 交联剂 抗氧化 耐高温 偶联剂 树脂 苯基 磁珠 氢硅 阻燃 老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氯化聚乙烯复合材料。涉及导电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原料:氯化聚乙烯、氯醚橡胶、苯基含氢硅树脂、超细粉煤灰磁珠、水镁石纤维、偶联剂、防老剂、交联剂、分散剂。本发明的复合导电材料机械强度高,抗氧化耐老化,耐高温阻燃,耐环境应力开裂,应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电氯化聚乙烯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复合导电材料是以高分子为基体,加入一定量的导电物质填料(如碳黑、石墨、碳纤维、金属粉、金属纤维、金属氧化物等)组合而成。复合导电材料是高分子材料与导电物质通过分散复合、层压复合以及形成表面导电膜等方式构成的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层压复合与形成表面导电膜这两种方式制成的材料使用后易产生诸多不便,因而应用领域也受到限制。分散复合是通过在高聚物中添加大量导电填料,如碳黑、碳纤维、金属粉末等,之后再通过塑料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制成复合材料。现有技术中常以纳米碳黑作为导电物质填料,主要是因为纳米碳黑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结构稳定,渗流阀值低,用量少,因此,其是一种较好的导电填料。而复合导电材料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导电物质填料的分散状态,当导电物质填料浓度达到渗流域值时,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分散且形成网络分布,就会形成连续的导电通道,网络分布越密集,导电通道越多,导电性越好。导电物质填料含量越低,其与高聚物的相容性越好,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越好,导电性能差。相反的,导电物质填料含量越高,其与高聚物的相容性就会变差,自然就影响了复合导电材料的柔韧性、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目前,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种类繁多,但存在其导电性能与加工性能、力学性能相互矛盾,如何权衡三者间关系,是本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粉煤灰指的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粉煤灰的废物利用是一项重要的节约能源土地举措,现如今主要用于建材装饰领域;粉煤灰的结构中可分离出漂珠、沉珠(硅铝质玻璃微珠)、海绵体玻璃体(不规则微珠)以及磁珠,其中磁珠亦称高铁微珠,呈黑色,粒径在50μm左右,密度在3.8-4.2g/cm3,具有良好的导电及磁性,目前,将其较好的应用在复合导电材料中还少见报道。
公开号为CN104262968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导电橡胶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硅橡胶100份,碳纤维10-20份,聚乙二醇2-5份,镀铜玻璃纤维5-20份,硫化剂1-5份,防老化剂1-3份。该种导电橡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及电屏蔽性能,但是其力学性能差,并且存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授权公开号为CN102732009B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阻燃的导电尼龙复合材料,其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尼龙66树脂200~230份;尼龙12树脂60~90份;偶联剂3~5份;填料60~100份;阻燃剂50~90份;抗氧剂1.0~2.0份;导电剂30~45份;增强纤维90~120份;表面改性剂1.1~2.3份。该种导电尼龙复合材料力学强度高,阻燃性能好,但是其导电性能较差,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氯化聚乙烯复合材料,该种复合导电材料综合性能优良,应用广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导电氯化聚乙烯复合材料,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氯化聚乙烯80份;
氯醚橡胶40份;
苯基含氢硅树脂25份;
超细粉煤灰磁珠54份;
水镁石纤维5份;
偶联剂3.5份;
防老剂2份:
交联剂4.0份:
分散剂2.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先云,未经韩先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60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