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磁场/超声场耦合制备Cu-Cr合金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05742.2 | 申请日: | 2018-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2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 发明(设计)人: | 邹晋;陆德平;刘克明;付青峰;周喆;刘秋香;姜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B22D27/02;B22D27/08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张文 |
| 地址: | 33000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场 磁场 弥散分布 凝固过程 耦合 制备 凝固 施加 工艺复杂度 冷变形加工 析出 成型过程 后续加工 凝固组织 制备工艺 综合性能 熔炼 导电率 析出相 固溶 减小 连铸 偏析 细化 枝晶 浇铸 合金 铸造 纤维 调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磁场/超声场耦合制备Cu‑Cr合金的方法,它是通过配料、熔炼、浇铸或连铸、磁场和超声场控制凝固得到,即:通过调控凝固组织,促进析出来获得Cu‑Cr合金。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在凝固过程中同时施加磁场和超声场,控制Cu‑Cr合金凝固,极其明显的细化Cr枝晶,减小Cr偏析,使材料经后续冷变形加工后在基体中弥散分布均匀细小的Cr纤维相,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强度;(2)在凝固过程中施加磁场和超声场,有利于促进Cr原子析出,降低Cu基体中固溶Cr原子含量,促使析出相弥散分布,从而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导电率,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3)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在铸造阶段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降低了材料后续加工成型过程中的工艺复杂度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材料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磁场/超声场耦合制备Cu-Cr合金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强高导电铜材料是一类具有优良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功能材料,它不仅继承了铜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在以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大型发电机转子、电阻焊电极等为代表的电子、交通、冶金工程、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现代科技发展对铜基材料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美、日、德等国在高强高导电铜合金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相关工作,已开发出众多系列产品并实现商业化应用。我国在高性能铜基材料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研究工作仍处于试验阶段,大多数还未形成产业化规模,目前高性能铜材料仍大部分依赖于进口。
20世纪70年代末,Bevk等在研究超导合金时发现,利用原位凝固制备获得的Cu-Nb合金,经大应变量拉拔变形后形成Nb纤维在Cu基体上排列分布的结构,材料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可分别达到2.23GPa和近60%IACS 。鉴于这种具有纤维结构的材料是通过原位凝固/变形工艺形成的,故称作形变原位复合材料,其相比传统Cu基合金最大的优点是兼具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匹配。研究发现,适合制备Cu基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的合金元素应具备以下两点:(1)室温下在铜中的固溶度极低,对铜基体的导电性能影响较小;(2)具有良好的塑性,强化相主要为体心立方结构的过渡族金属如Cr、W、Mo、V、Fe或面心立方结构的Ag等。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的体积分数通常不高于20%,纤维在基体中呈分散排列,以保证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热导电性能。现阶段形变Cu基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Cu-Nb和Cu-Ag合金。然而,这些合金或制备工艺复杂(Nb的熔点高达2648℃且Cu-Nb合金存在较大的液相不混溶间隙),或原材料价格昂贵(Ag),极大限制了这类材料的工业规模制备及应用。相比之下,Cu-Cr原位复合材料的原材料成本较低,母合金制备方便(液相不混溶间隙较小),同时Cr的剪切模量高,形变Cr纤维对Cu基体具有极好的强化作用。因此,在工业规模制备方面Cu-Cr原位复合材料更具潜力,并在诸多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Cu-Cr复合材料研究开发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第二相纤维的粗大、分布不均以及固溶合金元素原子在铜基体中残留量过高等问题。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采取两个途径来调控Cu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电导率:中间热处理和多元合金化。中间热处理作为变形过程中的调控手段可以增加过渡族元素的析出,但这无疑使制备工艺复杂化,导致制造成本上升,同时中间热处理还会引起基体回复与纤维粗化行为,降低材料的抗拉强度。而多元合金化在提高强度的同时往往引起电导率下降,Ag虽然能综合改善材料的强度和电导率,但将大幅增加原材料的成本。由此可见,目前虽然以上两种途径在实验室中均能改善Cu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导电综合性能,但为了在工业中应用发展,研究开发新材料、新方法、技术势在必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57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