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5347.4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5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程加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水田村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固定显示面板的背板和前框,背板包括用于支撑背光模组的第一底臂以及自第一底臂边沿处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显示面板包括下层玻璃和叠设在下层玻璃上的上层玻璃,下层玻璃的长度大于上层玻璃的长度,前框包括与第一底臂相对的第二底臂以及自第二底臂边沿处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侧壁,第二底臂置于下层玻璃上且第二底臂的上表面与上层玻璃的上表面齐平,第二侧壁贴合固定在第一侧壁的外侧。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组装上述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本方案通过将前框置于显示面板下层玻璃上并使前框上表面与显示面板上表面齐平,如此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并使显示装置正面更加平整无凸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这种电子产品中,其中,机身越薄的液晶显示装置越受消费者的青睐。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驱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驱动装置,其中,显示面板需要通过前框进行固定。通常,显示面板支撑于胶框上并在显示面板上方盖合前框,即显示面板夹设于前框与胶框之间,从而实现对显示面板的固定。而前框通常是叠设于显示面板的最上层,即前框高出显示面板的上表面,如此既增加了显示装置的厚度,又由于显示装置正面不平整而影响显示装置整体美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显示装置中将前框置于显示面板上表面而使得显示装置整体厚度增加且影响美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组装方法。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置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以及固定所述显示面板的背板和前框;
所述背板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一底臂以及自所述第一底臂边沿处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下层玻璃和叠设在所述下层玻璃上的上层玻璃以及填充在所述下层玻璃和所述上层玻璃之间的液晶,所述下层玻璃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层玻璃的长度;
所述前框包括与所述第一底臂相对的第二底臂以及自所述第二底臂边沿处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底臂置于所述下层玻璃上且所述第二底臂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层玻璃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二侧壁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
上述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通过增大下层玻璃的长度,使得下层玻璃长度大于上层玻璃长度,然后将前框置于下层玻璃上,相比于传统直接将前框置于上层玻璃上的设计,本方案的显示装置整体厚度更薄,同时,通过控制前框第二底臂的厚度,使得前框第二底臂的上表面与上层玻璃的上表面齐平,从而使显示装置正面平整,使显示装置整体造型更加美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侧边,所述第二底臂还置于所述驱动装置上方且遮盖所述驱动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结构件,所述结构件包括与所述下层玻璃接触的顶面以及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所述下层玻璃固定于所述结构件与所述前框之间,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柔性线路板和封装在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的驱动芯片,所述柔性线路板贴附于所述结构件的表面且一端与所述下层玻璃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结构件的底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构件还包括与所述顶面垂直的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顶面组成L型结构,所述下层玻璃置于所述顶面上且抵靠于所述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臂与所述柔性线路板之间还设有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框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底臂和第二侧壁的过渡臂,所述过渡臂与所述第二底臂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过渡臂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53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