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光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4408.5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6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B10/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范华英;毛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光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光控制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发送端对多路子载波上的待传输数据进行光多载波调制,得到双极性信号;发送端对双极性信号进行极性处理,得到单极性的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发送端调制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的信号参量,得到经过调制的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发送端将经过调制的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调制到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上,得到支持调光控制的混合调制信号;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支持调光控制的混合调制信号。通过本申请的调光控制的方法和装置,可以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光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调光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用户的业务流量呈爆炸式增长。为了实现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的通信连接,以扩展频谱带宽的高频传输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其中,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communication,VLC)技术因其具有超大带宽、绿色高能效、无电磁干扰以及易部署等优点,成为构建高频谱效率与高功率效率超密集异构网络的重要选择。
在可见光通信中,除了提高信息传输速率与可靠性之外,由于VLC是基于已有的照明设备而实现的,需要保证用户能够根据用户对照明强度的需求以及所处环境调节照明强度,因而针对VLC的调光控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极具使用价值的技术。
为了满足室内VLC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在VLC系统中引入支持调光的光正交频分复用(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OFDM)技术,然而现有的支持调光的O-OFDM调制技术无法使系统具有较高的频带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调光控制的方法及装置,可以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光控制的方法,包括:发送端对多路子载波上的待传输数据进行光多载波调制,得到双极性信号;所述发送端对所述双极性信号进行极性处理,得到单极性的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所述发送端调制所述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的信号参量,得到经过调制的所述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所述发送端将经过调制的所述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调制到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上,得到支持调光控制的混合调制信号;所述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所述支持调光控制的混合调制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制双极性信号及其反极性信号的信号参量,可以在实现光多载波调制的同时实现光单载波调制,由于光单载波调制不会影响光多载波的调制,光多载波调制的频带效率可以保持不变,通过调制部分信号参量的方式实现光单载波调制,又可以多传数据,从而采用光多载波和光单载波的混合叠加调制,可以提高系统的频带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参量包括所述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的信号功率和信号周期。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信号参量为信号功率时,所述发送端调制所述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的信号参量,包括:所述发送端将所述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的功率分别与第一功率因子集中对应的功率因子相乘,得到经过调制的所述正极性信号的功率和所述反极性信号的功率,所述第一功率因子集是根据调光水平预设的。
上述技术方案,发送端通过调制双极性信号及其反极性信号的功率,实现了光单载波调制,提高了系统的频带利用率。此外,在实现光单载波调制的过程中,没有额外增加调制功率,因此,提高了系统的功率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信号参量为信号功率和信号周期时,所述发送端调制所述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的信号参量,包括:在所述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的调制周期内,所述发送端将所述正极性信号和反极性信号的功率分别与第二功率因子集中对应的功率因子相乘,得到经过调制的所述正极性信号的功率和所述反极性信号的功率,所述第二功率因子集是根据调光水平预设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44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