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商品防窜货的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03750.3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6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邵洪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浪金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窜货 物流码 稽查 不一致 防窜货 贴标 销售 经销商 判定 查询商品真伪 记录查询 企业内部 人员管理 销售区域 查询 防伪码 发货 追溯 预警 交付 入库 假冒 印刷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商品防窜货的管理方法,其通过企业生成物流码以及防伪码,然后交付工厂印刷,商品贴标,贴标后通过物流码商品进行入库,发货;后期稽查人员可以通过物流码追溯该商品应该销售的区域,如果应该销售的区域与当前销售区域不一致,则判定为窜货,稽查人员可以将该经销商的数据进行关闭,让该经销商的商品无法正常销售,消费者查询的时候显示厂家无此商品,谨防假冒,与此同时系统也可以通过消费者查询商品真伪信息,记录查询地址,然后系统会通过查询地址与应该销售的地址进行对比,如果不一致,则判定为一次窜货;当同一地区窜货次数达到企业设定的预警值,系统将自动发送给企业内部稽查人员,通知企业稽查人员管理窜货行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商品销售的管理方法,具体为一种基于商品防窜货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窜货是产品跨区域销售发生冲突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如今,商品的窜货现象比比皆是,已成为国内商品流通的一个顽疾。窜货会导致企业失去原有的营销渠道销量,降低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破坏市场的秩序,从而造成价格混乱,让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心,让广大经营者头疼不已。之所以会出现窜货现象,归根究底就是为了利益,而利益始终是渠道成员追求的最终目的。具体地说,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中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将其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渠道政策偏颇。出现窜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格体系的紊乱,这是由于企业在之前制定价格策略的时候有考虑不全面,从而存在很多导致窜货的隐患。一般的企业都会采用出厂价和各层利润加成从而最后形成零售价的定价方法,在每一层分销渠道的商家都会有一定的折扣,而这个折扣就是利润的源头;二,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销售管理的不力都是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表现,企业对代理商、经销商和销售人员都没有严格的约束政策,更别说奖惩措施,从而无法有效进行控制,销售管理不力,是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单单只追求销量,采取的是一种短期行为,对窜货的重视度也非常不够,加上信息反馈的不及时和姑息纵容,使窜货现象越来越严重。
针对以上窜货问题,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管控方法,所以寻求一种有效的防窜货管理方法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成了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防窜货的功能,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商品防窜货的管理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具体步骤为:
a) 企业先通过服务器生成物流码以及防伪码;
b) 将生成的数据发给工厂,工厂印刷成物流防伪标签,物流码是用于商品流通过程记录的,防伪码是通过消费者购买商品识别真伪信息的;
c) 印刷好的物流防伪标签,企业会进行人工贴标或者机器贴标;
d) 贴标后的商品,企业会将商品进行入库。此时企业通过扫描枪扫描物流码,选择对应的商品信息。系统将自动记录入库的数量以及入库的商品信息
e) 企业在收到经销商订单的时候,将商品以物流的形式发出,此时企业在发货的时候需要扫描物流码,记录发给哪个经销商;
f) 经销商在收到商品后,可以根据经销商下级代理的需求,将商品发送给下级,此时经销商可以通过系统录入发给哪个下级经销商以及发的具体商品;
g) 下级经销商收到商品后,可以发给他的下级经销商,直至末级经销商发给终端门店,终端门店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在买到产品后,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了解产品基本信息以及真伪信息,系统会自动记录查询次数以及查询的地址,系统会将查询的地址与该商品本该销售的区域进行对比,生成数据清单和数据报表,如果发现地址不一致,系统会记录一次窜货,当该区域窜货数量达到预警值,系统会通过邮件的方式通知企业内部人员,让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稽查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浪金防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浪金防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37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