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长杆件的内六方孔的塑性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3298.0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8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恩洪;杨秀珍;杨正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1/46 | 分类号: | B21K1/4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014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长 内六方孔 塑性 成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长杆件的内六方孔的塑性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下料;端面整形为第一工位,预制口部锪孔及倒角;挤细为第二工位,挤细内六方孔段;成形为第三工位。成形内六方孔。本发明模具寿命长、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细长杆件的内六方孔的塑性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紧定螺钉(见图1、2)是常见的紧固件之一,也是常见的标准件,主要用来进行定位和锁紧,在各种机器设备上均有应用,每年的市场需求数量不下于10亿件。带内六方孔的圆柱杆形件是成批大量生产公称直径不大于M24的紧定螺钉滚压螺纹前的毛坯。
该毛坯的在双击冷镦机或双工位冷镦机实现自动化生产,冷镦工艺为下料、端面整形(第一工位:预制口部锪孔及倒角)、成形(第二工位:成形内六方孔)。然而,由于工件材料的流动性是有限的,导致此工艺在细长杆件(长径比≥5)上应用时,易出现内六方孔段外径胀粗、阴模破裂及六方冲头被拔断等问题,需要补加工,换模频繁,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还降低生产效率,从而阻碍了该类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模具寿命长、生产效率高的细长杆件的内六方孔的塑性成形方法。
本发明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细长杆件的内六方孔的塑性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下料;
(2)端面整形:为第一工位,预制口部锪孔及倒角;
(3)挤细:为第二工位,挤细内六方孔段;
(3)成形:为第三工位,成形内六方孔。
上述的一种细长杆件的内六方孔的塑性成形方法,其中:采用三工位冷镦机自动化生产。
上述的一种细长杆件的内六方孔的塑性成形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下料:根据最终工件的规格确定原材料直径d0,再根据工件的体积和已确定原材料直径计算确定下料长度L0,并切断;
(2)端面整形:为第一工位,根据最终工件的尺寸确定整形尺寸,预制口部锪孔及倒角,预制口部锪孔尺寸按照最终工件口部锪孔尺寸确定,直径尺寸D及角度a与产品最终尺寸相同,深度t1约0.25~0.35六方对比宽度S,倒角尺寸与最终产品倒角尺寸一致;
(3)挤细:为第二工位,挤细六方孔段,预留成形内六方孔时材料向直径方向流动的空间,根据最终工件的内六方孔的深度t确定挤细长度,再根据内六方孔的体积和已确定的挤细长度计算确定挤细直径d1,其余部分外径约为最终工件外径d;
(4)成形:为第三工位,成形内六方孔,根据最终工件的内六方孔尺寸确定成形尺寸,内六方孔的对边S、对角e以及插入深度t,工件外径d及总长L与最终工件的相应尺寸相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毛坯冷镦工艺采用下料后先整形端面,完成预制口部锪孔及倒角;再进行挤细,预留成形内六方孔时材料向直径方向流动的空间;最后成形内六方孔,内六方孔段外径满足尺寸要求。本发明采用预留材料无阻力流动的空间,改变工件变形时的受力方式,降低单一工步受力,使工件变形力远小于模具能承受的变形力,从而提高模具寿命10倍以上,而模具寿命的提高来减少换模调整时间以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内六角紧定螺钉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带内六方孔的杆形件图(成形工位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32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