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向端子定位的电连接器端子固定结构以及端子固定套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02844.9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1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岳;詹益东;黄德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德斯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36 | 分类号: | H01R13/436;H01R13/46;H01R13/04 |
代理公司: | 11252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立民;张应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端子 绝缘壳体 端子定位单元 端子固定套 插孔 电连接器端子 侧向端子 侧向固定 固定结构 周向壁 穿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向端子定位的电连接器端子固定结构,包括一绝缘壳体、一端子固定套件、以及一或多个导电端子。该绝缘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插孔。该端子固定套件包括一本体部、一或多个设置于该本体部的周向壁面上的端子定位单元。该导电端子的本体由侧向固定于该端子定位单元上以结合在该本体部的四周,且该导电端子的一端经由该插孔穿过该绝缘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固定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侧向插槽的电连接器端子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连接器,是一种用于连接电气线路的导体设备,通常也被称为电路连接器或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起连接或断开电路的作用,其连接可能是暂时性的、便于随时插拔的,也可能是永久连接的形式。
电连接器一般采用互相对接的插针端子以及插座端子,通过相互对接的连接器连接多个电路或电线,其中,插针端子一端与线缆内的线芯相互导通,线芯与插针端子之间的连接状况将直接影响电气线路的质量优劣。
一般电连接器的组装程序中,会先将独立的插针端子与线芯个别电性结合,再将插针端子插入电连接器胶壳上的穿孔后固定。受限于插针端子的长度,插针的过程中,在固定第一个插针端子后,其余的插针端子都必须要先向后抽回才可以插入胶壳上的穿孔,造成线芯必须要预留至少一个插针端子以上的长度,因此要剥除更多的缆线绝缘层,造成过多的线芯曝露在外侧增加氧化、侵蚀的机会。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仍有许多尚待改善的问题,因此,本案发明人认为有必要构思一种更加符合用户需求、易于制造生产、且具有更高可靠度的连接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符合用户需求、易于制造生产、且具有更高可靠度的连接器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向端子定位的电连接器端子固定结构,包括一绝缘壳体、一端子固定套件、以及一或多个导电端子。该绝缘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插孔。该端子固定套件包括一本体部、一或多个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周向壁面上的端子定位单元。该导电端子的本体由侧向固定于该端子定位单元上以结合在该本体部的四周,且该导电端子的一端经由该插孔穿过该绝缘壳体。
进一步地,该导电端子的本体上具有一或多个凹槽,该端子定位单元具有一或多个对应该凹槽数量的夹臂夹持该凹槽以限制该导电端子相对该端子定位单元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进一步地,该凹槽及该夹臂分别为两个。
进一步地,在该本体部周向上相邻该夹臂之间具有一沟槽。
进一步地,该导电端子在尾部的一端具有供线芯插入的柱状槽。
进一步地,该导电端子的该尾部的周向壁面上设置有与该柱状槽连通的通孔。
进一步地,该插孔内四周具有一第一导斜面与该导电端子外四周上的一第二导斜面对应,以限制该导电端子相应于该第二导斜面后端的尾部沿垂直方向上穿过该插孔。
进一步地,该绝缘壳体的一侧具有一定位柱,在该定位柱的末端具有一锁定结构,该端子固定套件上具有一定位孔,该绝缘壳体的定位柱插入该端子固定套件上的定位孔以使该多个导电端子分别穿过该插孔,该锁定结构穿过该定位孔后固定该端子固定套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该定位柱上具有一或多个供其弹性变形的切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向定位的端子固定套件,设置在一电连接器内用于固定导电端子,该端子固定套件包括一本体部、以及一或多个导电端子。在该本体部的周向壁面上设置有一或多个端子定位单元。该导电端子的本体由侧向固定于该端子定位单元上以固定在该本体部的四周。
进一步地,该导电端子的本体上具有一或多个凹槽,该端子定位单元具有一或多个对应该凹槽数量的夹臂夹持该凹槽以限制该导电端子相对该端子定位单元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德斯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欧德斯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28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