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风味蒜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01559.5 | 申请日: | 2018-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5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明;张明永;朱红;沈玉堂;韩洪庚;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光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A23L19/00 | 分类号: | A23L19/00;A23L27/00;A23L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 地址: | 2213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蒜片 即食 腌制 低温真空油炸 调味料 制备 预处理 脂肪酸 辅料混合 酶促褐变 脱水食品 携带方便 氧化变质 油炸食品 酥脆 耐贮性 灭菌 大蒜 新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食风味蒜片,包括蒜片65~70份,辅料25~35份和调味料5~7份,制备方法包括:将新鲜大蒜进行预处理,将蒜片和辅料混合均匀进行腌制,腌制后低温真空油炸,然后将经过低温真空油炸后的蒜片和调味料混合,搅拌均匀后腌制,包装灭菌,即得所述即食风味蒜片;本发明的即食风味蒜片营养丰富、口感酥脆、风味独特,香脆而不腻,兼有脱水食品和油炸食品的优点且携带方便,耐贮性好,能有效减轻甚至避免诸如脂肪酸败、酶促褐变和其他氧化变质等所带来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即食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即食风味蒜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蒜又名蒜头、大蒜头、胡蒜、独蒜等,为百合科植物蒜的鳞茎。大蒜的种类繁多,依蒜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蒜和紫皮蒜;依蒜瓣多少,又可分为大瓣种和小瓣种。大蒜营养丰富,每100克大蒜含水分69.8克、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3.6克、钙5毫克、磷44毫克、铁0.4毫克、维生素C3毫克。此外,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蒜素、柠檬醛以及硒和锗等微量元素。大蒜约含0.2%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具有杀菌作用,是大蒜中所含的蒜氨酸受大蒜酶的作用水解产生,还含多种烯丙基、丙基和甲基组成的硫醚化合物等。而且,大蒜中含有的“蒜胺”,可促进幼儿脑细胞的生长发育,其对大脑的益处远强于B族维生素。研究表明,大蒜具有强力杀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肿瘤和癌症、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排毒清肠、预防肠胃疾病等功效。
目前,我国大蒜食用加工以传统大蒜制品或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如腌制大蒜、冷冻大蒜、干制蒜片等,大蒜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单一,高附加值产品更是寥寥无几,并且不能大量食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食风味蒜片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低温真空油炸脱水技术制备即食风味蒜片,从而达到开发高附加值的大蒜制品以及促进大蒜产业化发展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即食风味蒜片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蒜片65~70份,辅料25~35份和调味料5~7份;
辅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食用盐5~8份,木糖醇10~20份,味精5~10份和水60~80份;
根据口感不同可在原料中加入不同调味料,牛肉味调味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牛肉粉25~30份,八角茴香5~12份,桂皮5~12份,花椒6~8份,丁香4~7份和蜂蜜15~25份;番茄味调味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饴糖10~20份,番茄粉15~30份;椒盐味调味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花椒粉10~15份,茴香粉10~20份,辣椒粉5~15份,孜然粉20~2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即食风味蒜片营养丰富、口感酥脆、风味独特,香脆而不腻,兼有脱水食品和油炸食品的优点且携带方便,耐贮性好,能有效减轻甚至避免诸如脂肪酸败、酶促褐变和其他氧化变质等所带来的危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即食风味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新鲜大蒜进行预处理,即将新鲜大蒜去皮清洗后切成厚度为2~4mm的蒜片,将蒜片以100℃沸水漂烫3~5min消毒后-15~-25℃冷冻48~72h;
步骤2)将经过冷冻后的蒜片解冻,按权利要求1所述重量份数将蒜片和辅料混合均匀进行腌制25~35min,腌制后低温真空油炸,然后静置脱油5~10min;
步骤3)按权利要求1所述重量份数将经过低温真空油炸后的蒜片和调味料混合,搅拌均匀后腌制2~6h;
步骤4)将经过腌制后的蒜片包装灭菌,即得所述即食风味蒜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光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未经徐州光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1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含火龙果的排铅养颜颗粒冲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芒果条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