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烧结机机上预热炉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00056.6 | 申请日: | 2018-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9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周浩宇;王赛辉;丁智清;朱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21/08 | 分类号: | F27B21/08;F27D99/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钟声 |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机 预热炉 预热室 稳流 燃烧室 预热器 烧嘴 装设 供热 高温烟气 炉体内部 强化换热 整体作业 稳流孔 炉体 分隔 整修 体内 室内 停产 燃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机机上预热炉,包括炉体、供热烧嘴和预热器,所述炉体内设有挡火稳流墙,所述挡火稳流墙将炉体内部分隔为燃烧室和预热室,所述供热烧嘴装设于燃烧室,所述预热器装设于预热室,所述挡火稳流墙上设有多个将燃烧室内的高温烟气导入预热室的稳流孔。该烧结机机上预热炉具有可强化换热效果、减少停产整修频次、提高整体作业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结装备,尤其涉及一种烧结机机上预热炉。
背景技术
烧结工艺是炼铁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原理是将各种粉状含铁原料,配入适量的燃 料和熔剂,加入适量的水,经混合和造球后在烧结设备上使物料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 烧结成块,从而送往高炉进行下一步工序。
点火是烧结工艺中的核心步骤,其原理为利用高温火焰将铺设在烧结机台车上的混合料 料面中所含固体燃料点燃,形成一条燃烧带,随着台车的逐渐前移,燃烧带在抽风负压的作 用下亦逐渐下移,最终完成整个台车料层的烧结过程。
点火炉是点火步骤的实施设备,常规点火炉依靠普通的空气与煤气在烧嘴内混合喷出燃 烧,但当使用低热值煤气(例如高炉煤气)点火生产时,为求炉内达到烧结点火所需要的温 度1250℃,常常采用将点火介质预热的形式来提高炉内热量。目前市面上应用较多的预热形 式有煤气单预热、空气单预热和空煤气双预热三种,可根据现场情况不同自由选择预热形式。
如图1所示,预热炉4是预热步骤的实施设备,生产时其安装位置为紧靠点火炉1并位 于点火炉1后方(烧结机台车2运行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预热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低热值煤气在预热炉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将普通的待预热介质(空气和煤气)加热至一定温度(100-500℃),再将该介质引入点火炉点火系统用于生产。一般来说,预热炉分为机上预热式和机下预热式两大类,由于机上式制作成本较低,且能够利用烧结点火后料面 的辐射热量,故市场接受度较高。
现有技术下的烧结机机上预热炉装置,其结构如图2所示:预热炉装置由炉体41、供热 烧嘴42、挡火墙43、串联式多级预热器44与介质进出口45组成。其中供热烧嘴42位于炉 体41的一侧,串联式多级预热器44位于炉体41的另一侧。挡火墙43位于供热烧嘴42与串联式多级预热器44中间,在生产时起到防止烧嘴高温火焰直接冲刷烘烤预热器的效果。
在预热炉生产时,高温烟气由供热烧嘴42产生后,先冲刷撞击到挡火墙43上,在挡火 墙43与炉体41构成的前部燃烧室中发生湍流流窜,然后借由挡火墙43上方的空隙通道进入 串联式多级预热器44内,待预热介质从介质进出口45进入流出,与预热器内的高温烟气发 生换热,从而被预热到设计温度进而被引入点火炉系统参与点火生产。
现有烧结机机上预热炉装置在长期生产中存在以下问题:
1.烟气与预热器传热效果不佳:由于供热烧嘴产生的热烟气首先与挡火墙发生正面碰撞, 产生不规则湍流后再借由挡火墙上方的空隙通道进入预热器,这样大部分的热量被挡火墙和 燃烧室四周的墙壁吸收,预热器最终能够吸收的热量仅占40-50%,传热效果差,热效率不高;
2.挡火墙寿命短:由于大部分供热烧嘴燃烧的热量被挡火墙吸收,在长期接收高温烟气 冲刷、烘烤,且内部无冷却强固装置的情况下,挡火墙使用寿命普遍偏短,有的仅生产半年 即需要更换,在造成运营成本提高的同时还严重影响了预热炉整体作业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强化换热效果、减少 停产整修频次、提高整体作业率的烧结机机上预热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烧结机机上预热炉,包括炉体、供热烧嘴和预热器,所述炉体内设有挡火稳流墙, 所述挡火稳流墙将炉体内部分隔为燃烧室和预热室,所述供热烧嘴装设于燃烧室,所述预热 器装设于预热室,所述挡火稳流墙上设有多个将燃烧室内的高温烟气导入预热室的稳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00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