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级孔NiO/C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99412.7 | 申请日: | 2018-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9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刚;梁浩;李然;王宏志;张青红;侯成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F1/155 | 分类号: | G02F1/15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魏峯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级 nio 变色 显示 器件 及其 制备 应用 | ||
1.一种分级孔NiO/C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件是由分级孔结构的碳元素掺杂NiO和FTO玻璃组成,其中碳元素掺杂的原子百分比为5.02~19.15%;分级孔结构的碳元素掺杂NiO是由Ni-MOF 薄膜经第一步热处理形成Ni/C薄膜,再经第二步热处理得到,其中第一步热处理的工艺参数为:以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0~500℃,保温60~120min,气氛为氩氢混合气;第二步热处理的工艺参数为:保持第一步热处理时的温度,将氩氢混合气替换为空气,保温20~30min。
2.一种分级孔NiO/C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对苯二甲酸和镍盐溶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与清洗过的FTO玻璃进行水热反应,清洗,真空干燥,得到附着Ni-MOF薄膜的FTO电极,其中混合溶液中对苯二甲酸浓度为5~25mmol/L,混合溶液中镍盐浓度为5~25mmol/L;
(2)将步骤(1)中附着Ni-MOF薄膜的FTO电极进行连续化的两步法热处理,得到附着分级孔NiO/C薄膜的FTO电极,其中两步法热处理中第一步热处理的工艺参数为:以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0~500℃,保温60~120min,气氛为氩氢混合气;两步法热处理中第二步热处理的工艺参数为:保持第一步热处理时的温度,将氩氢混合气替换为空气,保温20~30min;
(3)将步骤(2)中附着分级孔NiO/C薄膜的FTO电极采用激光刻蚀技术进行图案化设计,然后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得到分级孔NiO/C电致变色显示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溶剂为体积比为10:1~20:1的DMF和水的混合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镍盐为六水合氯化镍或六水合硝酸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水热反应温度为100~180℃,水热反应时间为2~6h。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激光刻蚀的工艺参数为:激光强度为200~800cd,刻蚀速度为20~80IPS。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电解质为KOH或高氯酸锂,电解质溶液浓度为0.1~1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941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虚拟链接建立方法及相关装置
- 下一篇: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