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镁合金板带感应加热过程的位置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8800.3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3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金小礼;周月明;徐世伟;张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00 | 分类号: | B21B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李丹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镁合金 感应 加热 过程 位置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镁合金板带感应加热过程的位置控制系统,其与感应加热线圈连接,包括:第一测距元件;第二测距元件;宽度限位块,其在镁合金板带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宽度限位块与镁合金板带的宽度边沿接触的内端面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宽度限位块调节元件,其与宽度限位块连接;高度限位块,其与镁合金板带表面接触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高度限位块调节元件,其与高度限位块连接;控制装置,其与第一测距元件、第二测距元件、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宽度限位块调节元件和高度限位块调节元件分别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位置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镁合金材料由于具有质轻、比强度高、减震性好、机械加工性能好、抗电磁干扰性能好、易回收等优点,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结构材料”,在航天和汽车材料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镁合金板带连续高强度轧制有较大难度,镁合金板带在常温下极易出现横道纹而导致板带断裂,对于镁合金板卷,室温条件下开卷和卷曲过程极易出现微裂纹而导致板卷断裂,并且板卷轧制中也会出现横道纹,产生诸多缺陷甚至板卷断裂等现象。有研究表明,镁合金室温成型性较差,只在温热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塑性成形性能,在一定温度下轧制镁合金板带或板卷,可获得良好的拉伸性能,因此,镁合金板带轧制过程的温度控制对其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满足镁合金板带连续加热和连续轧制的要求,需要采用感应加热的方法对镁合金板带进行在线连续加热。在轧制过程中,镁合金板带轧制变形会导致加热区域的板带发生一定幅度的位移变化和振动,当板带发生上下振动时,板带与感应器的间距发生变化,会使得板带加热温度发生变化,不利于板带的稳定轧制和产品质量稳定;当板带轧制过程两侧金属流动不完全一致时,可能会导致板带在横向的位置发生一定变化,板带会偏离感应加热器中心区域,这就导致板带宽度两侧温度分布不对称,当差异较大时会加剧轧制缺陷的发生,甚至发生板带轧断或撕裂的生产事故。因此,镁合金板带感应加热过程的位置精确控制对板带的稳定高效连续轧制具有重要影响。
鉴于此,期望获得一种位置控制系统,该系统用于镁合金板带感应加热过程中时可实现板带位置精确控制,从而有利于板带在连续轧制过程中加热温度和温度分布的稳定,提高板带加热工艺的顺行,获得高质量的镁合金板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镁合金板带感应加热过程的位置控制系统,该系统用于镁合金板带感应加热过程中时可实现镁合金板带位置精确控制,从而有利于镁合金板带在连续轧制过程中加热温度和温度分布的稳定,提高镁合金板带加热工艺的顺行,获得高质量的镁合金板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镁合金板带感应加热过程的位置控制系统,其与感应加热线圈连接,此外,所述位置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测距元件,其检测镁合金板带的宽度;
第二测距元件,其检测镁合金板带与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的高度距离;
宽度限位块,其在镁合金板带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所述宽度限位块与镁合金板带的宽度边沿接触的内端面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宽度限位块调节元件,其与所述宽度限位块连接,以驱动宽度限位块在镁合金板带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高度限位块,其与镁合金板带表面接触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高度限位块调节元件,其与所述高度限位块连接,以驱动高度限位块在镁合金板带的高度方向上移动;
控制装置,其与第一测距元件、第二测距元件、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宽度限位块调节元件和高度限位块调节元件分别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基于第一测距元件、第二测距元件、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传输的数据,控制宽度限位块调节元件和高度限位块调节元件的驱动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88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