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柔软高弹力色丝纤维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8304.8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6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忠林;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154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软 弹力 纤维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柔软高弹力色丝纤维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酯切片与色母粒送入搅拌机,在转速为1000~1200转/分的转速下搅拌、混合15~20分钟;2)将混合后的聚酯切片和色母粒送入螺杆挤出机熔融纺丝,挤出得纺丝熔体,纺丝温度为240~270℃;3)将所得纺丝熔体通过计量泵送入纺丝箱进行纺丝,纺丝后送入喷丝板喷出单丝,所述计量泵流量为200~220g/min;4)将单丝导入拉伸辊进行拉伸并热处理,得到所述超柔软高弹力色丝纤维。所述生产工艺生产所得色丝纤维,色牢度高,通过特制的色母粒与聚酯纤维配合,可有效提升聚酯纤维着色率,且不会出现脱色、掉色,生产工艺设计合理,经济效益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超柔软高弹力色丝纤维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纤维(美:Fiber;英:Fibre)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在动植物体内,纤维在维系组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纤维用途广泛,可织成细线、线头和麻绳,造纸或织毡时还可以织成纤维层;同时也常用来制造其他物料,及与其他物料共同组成复合材料。
纤维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在现代生活中,纤维的应用无处不在,而且其中蕴含的高科技还不少呢。导弹需要防高温,江堤需要防垮塌,水泥需要防开裂,血管和神经需要修补,这些都离不开纤维这个小身材的“神奇小子”。
其中,使用染料对被染物进行染色加工的一种技术。一般指对纺织品的染色技术。可分为传统染色技术和现代染色技术。近代纺织品染色始于18世纪,它是随着化学纤维、染料和化学品、以及设备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现在已成为独立的一个学科。
纤维和纺织品的“新”和“多”对纺织品染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有新的染色技术相适应。它们染色特点之一是为适应“新”特性,需要选用新的染料和采用新的工艺,例如涤纶超细纤维染色的分散染料,要求显色性、匀染性和色牢度特别好,配套的助剂和升温工艺也与常规纤维不同,其它新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也都有新的要求,为此近年来国内外染料生产公司通过筛选和研发,有各种系列专用染料供应。特点之二是为了适应“多”组成,使多种组分都能染上颜色,而且不同组分间的同色性要好。因此,近年来开发了多种染料分浴或同浴染色的染料和工艺,例如分散/活性染料染色、分散/酸性染料染色、活性/酸性染料染色,以及分散/阳离子染料染色等,以适用于涤纶与纤维素纤维、锦纶和腈纶;纤维素纤维与锦纶、羊毛和蚕丝,以及它们与氨纶的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色,染色工艺有两浴法、一浴两步法和一浴法等。
然而,后期染色处理得到的纤维,其色牢度低,长期使用,会出现掉色现象,影响纤维价值。
对于色丝纤维,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如下专利文献:
公开号为CN10431371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涤纶色丝生产工艺,由聚酯切片和色母粒经过高温熔融抽丝而成,有光聚酯湿切片在结晶器中进行预结晶后放入固相缩聚反应釜内与氮气进行缩聚反应,增粘后的切片与烘干除湿处理后的色母粒及醋酸钴一同进入纺丝螺杆挤压机进行熔融,经熔融后的熔体通过计量泵进入纺丝组件,熔体在纺丝组件内过滤后通过较高的压力经过喷丝板成为丝束;丝束经过缓冷区、聚冷室侧吹风冷却后进入拉伸区;拉伸后再经过热辊加热定型,最后卷绕成型,包装。经过上述工艺流程可生产出耐磨超高强、荧光高强、超柔性粗旦高强等多品种有色涤纶工业长丝。涤纶工业色丝产品广泛应用于消防、织带、通讯光缆、纺织、丝线等诸多领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市场的青睐。然而,该专利所提供的涤纶色丝生产工艺,工艺复杂,且醋酸钴的加入,会影响纤维颜色。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柔软高弹力色丝纤维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生产所得色丝纤维,色牢度高,通过特制的色母粒与聚酯纤维配合,可有效提升聚酯纤维着色率,且不会出现脱色、掉色,生产工艺设计合理,经济效益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柔软高弹力色丝纤维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83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