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复位螺旋铠装钢丝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8185.6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9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士明;黄海宁;刘纪元;黄勇;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7/22 | 分类号: | H01B7/22;H01B7/28;G02B6/44 |
代理公司: | 11472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琳琳;李彪<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19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半环 复位 固定环结构 固定装置 铠装钢丝 钢丝 双圆环结构 表面镀层 呈螺旋状 螺旋铠装 外层钢丝 散开 复位环 半环 地把 固结 拖拽 铠装 整齐 恢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位铠装拖拽缆外层钢丝的装置,其包括:第一固定半环(2)、第二固定半环(4)、固定装置(6)和两个复位半环(3);第一固定半环(2)和第二固定半环(4)组成一个横截面为圆形的固定环结构,两个复位环(3)套设在固定环结构内,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双圆环结构;其中,第一固定半环(2)和第二固定半环(4)通过固定装置(6)固结在一起;能够方便、高效地把散开的铠装钢丝恢复成原状,即钢丝没有交叉、排列均匀、整齐一致、呈螺旋状,同时不会破坏铠装钢丝的表面镀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丝铠装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复位螺旋铠装钢丝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光)缆的塑料保护套外围用钢丝进行铠装,可以防止塑料保护套损坏,增强缆的抗拉、抗压强度,可以大大提高缆的机械性能。电(光)缆外围铠装的钢丝,是通过专门设备使钢丝变形对拖拽电(光)缆进行铠装,对钢丝螺旋排列的均匀性,一致性要求很高,否则拖拽电(光)缆的抗拉强度会有较大的影响。
在海洋工程领域,对于钢丝外层没有塑料护套的铠装缆,铠装钢丝本身有防腐层,来提高钢丝在海洋工程中的防腐能力。如果钢丝上的防腐层破坏,会钢丝的耐腐蚀能力,从而影响铠装缆的使用寿命。
钢丝铠装电(光)缆在使用时,需要有连接件,比如承重头,把钢丝铠装电(光)缆与外部设备连接在一起。连接件在与钢丝铠装缆连接时,铠装钢丝需要先散开再与连接件连接,连接时,铠装钢丝与连接件连接部位的铠装钢丝尽量恢复原状,即钢丝不能有交叉,排列均匀、整齐一致,在安装过程中尽量不破坏钢丝表面镀层的破坏,这样钢丝铠装缆的抗拉、耐腐蚀能力才不会大幅度降低。但是,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没有专门工具的话,操作麻烦,钢丝表面镀层破坏严重,钢丝排列不够均匀,影响钢丝铠装缆的机械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用于复位铠装钢丝的装置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复位铠装钢丝的装置,铠装钢丝包裹在钢丝铠装缆的外层,钢丝铠装缆在与外部设备连接时,在连接处能够方便地把散开的铠装钢丝恢复原状,即钢丝不能有交叉,排列均匀、整齐一致、呈螺旋状均匀分布,同时减少钢丝表面镀层的破坏。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半环2、第二固定半环4、固定装置6和两个复位半环3。
第一固定半环2和第二固定半环4组成一个横截面为圆形的固定环结构,两个复位半环3组成一个横截面积为圆形的复位环,复位环套设在固定环结构内,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双圆环的双圆环结构;其中,第一固定半环2和第二固定半环4通过固定装置6固结在一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复位环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且其外圆周面上开有环形凹槽;两个复位半环3的中心分别对应地开有固定孔,固定孔的轴线垂直于通过两个复位环组成圆环的轴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第一固定半环上2有第一旋转杆1,第一旋转杆1固结在第一固定半环2上;第二固定半环2上还设有第二旋转杆5,第二旋转杆5固结在第二固定半环4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第一旋转杆1和第二旋转杆5上均设有外螺纹,通过在对应的第一固定半环2和第二固定半环4上设有的内螺纹孔,进行配合安装,第一旋转杆1带有螺纹的端部穿过第一固定半环2并伸入复位半环3的固定孔内固定,第二旋转杆5带有螺纹的端部穿过第二固定半环4并伸入复位半环3的固定孔内固定。其中,所述内螺纹孔与固定孔同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两个复位半环3均采用摩擦系数小、硬度不大的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复位环的外径等于固定环结构的内径;复位环的内径等于由铠装钢丝组成的铠装拖拽缆的外径,用于夹住铠装拖拽缆。其中,所述复位环的内径根据钢丝铠装缆的外径,进行匹配更换,能够满足不同直径的钢丝铠装拖拽缆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81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力电缆
- 下一篇:一种防腐绝缘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