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密码智能解锁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7821.3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7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崔可;李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5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密码 处理模块 存储模块 通信模块 用户终端 智能锁 智能解锁系统 服务器 动态密码传输 显示模块 转换规则 被盗 解锁 传输 智能 认证 更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密码智能解锁系统,包括用户终端、智能锁和动态密码服务器。用户终端包括显示模块、处理模块一、通信模块一和存储模块一,智能锁包括处理模块二、通信模块二和存储模块二,动态密码服务器包括处理模块三、通信模块三和存储模块三。还涉及一种动态密码智能解锁方法,分别生成对应用户终端和智能锁的密码。使用本发明的生成动态密码方法和对应的动态密码可以不需要频繁更换密码,更新密码的计算方法简单便捷,而且在动态密码传输过程中如果被盗取,也由于无法得到计算和转换规则而无法获取真正的动态密码内容,从而提高了认证和传输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态密码电子锁领域,特别是涉及动态密码智能解锁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发展,普通的锁也发展为智能电子锁。电子锁的种类比较多,例如数码锁、指纹锁、磁卡锁、IC卡锁、生物锁等。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还是按键式电子密码锁。电子锁中的密码也是开锁的主要手段。
使用在电子密码锁中的密码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一种为用户预先设置的固定密码,密码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用户每次需要开锁时输入密码,输入的固定密码和预先存储的密码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就进行开锁,不成功则重新输入。还有一种就是使用智能钥匙的情况,智能钥匙可以是各种接触或非接触的磁卡,IC卡等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中记录了密码锁的密码,用户不必记住比较多的密码。另外,智能钥匙还可以使用生成的动态密码,随着智能钥匙的每次使用和开锁操作,在智能钥匙和对应的电子锁进行各种密码和其它数据的传输的过程中,不断地删除和生成新的密码,并存储在存储器和智能电子钥匙中,使之不易别他人仿制或破解。
通过加密技术的不断革新,以上两种类型的密码锁的安全性越来越强,已经在宾馆,写字楼和家庭中广泛使用,并且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应用。由于它使用便捷,数据传输量小,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动态的密码技术已成为智能电子锁技术的主要手段,国内外从事动态密码相关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其优势在于也可以用在电子锁之外的其它设备和应用中。
从电子锁的认证方式来看,固定密码认证方式采用“用户名/帐号+密码=用户身份”的认证方式,密码由用户自行设置,并且需要进行记忆。登录时先输入用户帐号和设置的密码,并且将上述账号和对应的密码进行匹配后进行登录。这种采用帐号加密码的方式对预先设置好的电子锁的开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所以一直以来是一项在很多领域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成熟技术。但是这种认证方式的缺点在于:由于客户的帐号是固定的数字和字母的组合或者其一,密码又是静态的,客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修改,如果反复修改容易遗忘。并且随着异地登录越来越频繁,应用环境的变化和高科技犯罪手段的发展,窃取这两项后假冒合法授权用户进入其帐户进行恶意操作的案件越来越多。
相对来说,动态密码认证是提高密码安全性,有效防止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现有的动态密码认证系统主要由动态密码产生服务器和动态密码认证服务器等组成。它是基于动态密码产生服务器端生成一个动态密码,发送到客户端,如手机等,客户登录时同时输入固定密码和接收到的动态密码,以解决静态密码被破译的问题。但是这种动态密码认证方式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客户必须有一个移动终端来接收动态密码,而且需要借且无线通讯系统,具有一定的不可靠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已经接受和适应利用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等,来完成各种交易。
同时,现有的电子密码锁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密码单一、操作不隐蔽、容易被窃取;固定密码易被遗忘;需定期更换密码来增加安全性;电子密码锁更换密码的步骤复杂繁琐。最主要的问题是动态密码在生成后以及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盗取,并冒充服务器或者用户终端进行连接,达到篡改数据或者盗取信息的目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78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脸识别门口机
- 下一篇:一种双重验证的电子门锁及其验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