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综合管廊混凝土干缩裂缝扩散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97032.X | 申请日: | 2018-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5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瑜;王鹏;方涛;范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吴立斐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裂缝 消散 孔洞 混凝土干缩 混凝土裂缝 裂缝扩散 综合管廊 探测 钢筋位置检测仪 混凝土内部钢筋 混凝土结构 深度探测仪 钢筋位置 裂缝位置 市政工程 消除应力 端头 封堵 管廊 钻孔 避开 钢筋 并用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抑制综合管廊混凝土干缩裂缝扩散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确定裂缝位置;确定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探测混凝土裂缝深度;钻应力消散孔;应力消散孔封堵。本施工方法利用孔洞消散应力,消除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在管廊裂缝的两端,采用钢筋位置检测仪探测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并用混凝土裂缝深度探测仪探明裂缝深度,之后在裂缝端头避开钢筋钻孔,当裂缝向前发展时,遇有孔洞使引起裂缝进一步发展的应力消散,阻止裂缝进一步向前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抑制综合管廊混凝土干缩裂缝扩散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施工中,目前较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由于施工时间较长,施工过程需经历酷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近年冬夏气温温差高达40℃之多,因此,给综合管廊现浇施工质量控制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综合管廊现浇施工中,由于现场条件以及结构形状的限制,给现浇施工后的综合管廊养护带来不便,出现裂缝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经常由于养护不当,或者风吹日晒,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经历季节及温度较大的变化时,混凝土即会出现较为明显温缩变形(即气温较高季节施工的管廊,到冬季即会出现明显的体积收缩,反之则相反),出现的干缩裂缝在结构温变的影响下,即会进一步扩展,严重时裂缝可向结构内部发展,给管廊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带来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抑制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发展的方法,消除对结构安全带来的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抑制综合管廊混凝土干缩裂缝扩散的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裂缝位置:当管廊结构出现裂缝时,查看裂缝走向,并用粉笔清晰标记;
步骤2、确定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裂缝位置确定后,采用钢筋位置检测仪探明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具体分布位置并清晰标记;
步骤3、探测混凝土裂缝深度:裂缝位置确定后,用混凝土裂缝深度探测仪探明裂缝端部深度并记录;
步骤4、钻应力消散孔:裂缝位置、钢筋位置确定后,在裂缝端部避开钢筋钻Φ20mm孔洞,孔深需大于裂缝深度50mm,当拟钻孔位置分布有钢筋时,应在裂缝发展前端避开钢筋套钻两至三个孔洞;钻孔采用长度适配的钻头,并在钻头相应位置标记出需钻孔的深度;
步骤5、应力消散孔封堵:钻孔后,将孔内灰渣吹扫干净,之后用毛笔在孔内壁均匀涂抹密封胶,密封胶干燥后,用膨胀水泥拌制潮湿状态,密实填充至孔内,并表面抹平。
本施工方法利用孔洞消散应力,消除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在管廊裂缝的两端,采用钢筋位置检测仪探测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并用混凝土裂缝深度探测仪探明裂缝深度,之后在裂缝端头避开钢筋钻孔,当裂缝向前发展时,遇有孔洞使引起裂缝进一步发展的应力消散,阻止裂缝进一步向前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一种抑制综合管廊混凝土干缩裂缝扩散的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裂缝位置:当管廊结构出现裂缝时,查看裂缝走向,并用粉笔清晰标记;
步骤2、确定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裂缝位置确定后,采用钢筋位置检测仪探明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具体分布位置并清晰标记;
步骤3、探测混凝土裂缝深度:裂缝位置确定后,用混凝土裂缝深度探测仪探明裂缝端部深度并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70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