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96074.1 | 申请日: | 2018-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7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堤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8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养鱼池 水渠 养鱼 厌氧池 鱼池 蓄水池 养鱼系统 可循环 水稻田 养鱼水 水质 静水 氧气 水生植物 饲料投放装置 技术采用 人力成本 输氧软管 饲料输送 饲料投放 氧气注入 有效净化 进料斗 漂浮型 鱼饲料 残饵 鱼壳 藻类 粪便 稻田 尸体 分解 投放 节约 生长 流动 污染 健康 | ||
1.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鱼池(1)、厌氧池(2)、稻田(3)和蓄水池(4),所述养鱼池(1)和所述厌氧池(2)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养鱼池(1)至所述厌氧池(2)的第一水渠(5),所述厌氧池(2)和所述稻田(3)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厌氧池(2)至所述稻田(3)的第二水渠(6),所述稻田(3)和蓄水池(4)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稻田(3)至所述蓄水池(4)的第三水渠(7),所述蓄水池(4)和所述养鱼池(1)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蓄水池(4)至所述养鱼池(1)的第四水渠(8),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二水渠(6)处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并且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种植漂浮型水生植物的面积占所述厌氧池(2)总水面面积的15%,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设于所述厌氧池(2)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渠(5)的出口与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连接,所述厌氧池(2)的水深为3.5m-3.9m,所述稻田(3)水深为0.4m,所述蓄水池(4)的水深为2.5m;
所述养鱼池(1)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饲料投放装置(10),所述饲料投放装置(10)包括位于所述养鱼池(1)侧上方的进料斗(11)和固定于所述进料斗(11)底部并伸入所述养鱼池(1)内的饲料输送管(12),所述饲料输送管(12)与水平面呈一个30°-60°的夹角;所述养鱼池(1)底部设有氧气注入口(13),所述氧气注入口(13)上连接有输氧软管(14),所述输氧软管(14)的自由端与外界供养设备连接用于为所述养鱼池(1)内输送高浓度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渠(5)、所述第二水渠(6)、所述第三水渠(7)和所述第四水渠(8)的水深均为0.9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渠(5)、所述第二水渠(6)和所述第三水渠(7)的底部设有一段水深为3m的有机质分解段(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质分解段(9)内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型水生植物为浮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养鱼水可循环利用的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输送管(12)与水平面呈一个45°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堤,未经王晓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60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态鱼菜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双半导体热电制冷和制热翻盖式鱼缸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