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机回热小汽轮机启动模式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4608.7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8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东;曹守洪;王建伟;高展羽;王鑫;王娟;翟璇;李志明;谢涛;赵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9/00 | 分类号: | F01D19/00;F01K13/02;F01K1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机 回热小 汽轮机 启动 模式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机回热小汽轮机启动模式,小汽轮机的进汽侧通过调速装置连接给水泵,排汽侧连接一台功率平衡发电机,小汽轮机通过超高压缸冷段再热蒸汽高参数汽源节流配汽,小汽轮机的工作蒸汽通过两只主汽调节阀从汽缸两侧切向进入汽缸进汽腔室。大汽轮机冲转后带10%额定负荷时,启动回热小汽轮机,通过调节阀控制进汽量,给水泵出口至进口旁路投入运行,由调速装置调节给水泵转速,使给水泵低速、低负荷运行;大汽轮机带10%额定负荷时,小汽轮机冲转、升速至3000r/min,稳定后并网带初负荷,提升负荷至阀门全开,随后小机升温升压升负荷。当大机带20%额定负荷时,汽泵电泵并列运行。当大机带30%额定负荷时,电泵退出运行,小机按负荷曲线升负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机回热小汽轮机启动模式。
背景技术
630℃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再热温度升高引起回热抽汽温度、过热器温度相应升高,达到580℃,为降低回热抽汽设备用材档次,汽轮机采用了双机(大汽轮机和小汽轮机组成的机组)回热系统。高温段回热抽汽从小汽轮机中抽取,最高抽汽温度不超过超高压缸排汽温度,即440℃。双机回热系统除解决回热抽汽设备用材,还提高汽轮机经济性,降低电厂投资成本。
双机回热小汽轮机除了带有给水泵,还带额定功率发电机和6级回热抽汽,双机回热小汽轮机在满足给水泵耗功的同时,必须满足回热系统的需要,不仅要考虑升降负荷时回热抽汽小汽轮机运行,还要考虑特殊工况的要求,所以双机回热抽汽小汽轮机的启动运行模式不同于常规给水泵启动运行模式,是一个多变量多系统相互协调,较难控制的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机回热小汽轮机启动模式,以解决双机回热小汽轮机启动运行中多变量多系统相互协调,较难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机回热小汽轮机启动模式,小汽轮机的进汽侧通过调速装置连接小汽轮机给水泵,排汽侧连接一台额定功率发电机额定功率发电机,小汽轮机通过超高压缸冷段再热蒸汽高参数汽源节流配气,小汽轮机的工作蒸汽通过两只主汽调节阀从汽缸两侧切向进入汽缸进汽腔室。大汽轮机冲转后带10%额定负荷时,启动回热小汽轮机,通过调节阀控制进汽量,小汽轮机给水泵出口至进口旁路投入运行,由调速装置调节小汽轮机给水泵转速,使小汽轮机给水泵低速、低负荷运行。大汽轮机冲转后,小汽轮机启动汽源由超高压排汽冷段再热蒸汽供汽,冲转蒸汽参数为:冷态启动:进汽压力:2.5~3.0MPa;进汽温度:300℃~350℃;过热度≥50℃;升速率200r/min,升负荷率1%/min;温态启动:进汽压力:2.5~3.0MPa;进汽温度:300℃~350℃;过热度≥50℃;升速率300r/min,升负荷率1%/min;热态启动:进汽压力:2.5~3.0MPa;进汽温度:350℃~400℃;升速率400r/min,升负荷率1.5%/min。小汽轮机转速升至3000r/min,稳定后并网带初负荷,提升负荷至调节阀全开带满负荷。
优选地,所述的大汽轮机和小汽轮机组成的机组配备1台电动给水泵,大汽轮机启动时由电动给水泵给锅炉供水,大汽轮机带30%额定负荷时,小汽轮机给水泵出口压力升高至电动给水泵出口压力,小汽轮机给水泵与电动给水泵并列运行,逐渐减小电动给水泵出力,当电动给水泵流量减小到一定程度,停止电动给水泵,由小汽轮机给水泵满足锅炉给水的要求,大小汽轮机冲转时间差在于小汽轮机切换时功率吻合。
优选地,所述的小汽轮机的升速、并网及带负荷,由调节阀控制,调速装置转速控制锅炉给水泵给水。
优选地,所述的小汽轮机接受自身的功率信号后,控制调节阀开度,调速装置接受锅炉给水信号,控制调速装置转速,小汽轮机给水泵出力由额定功率发电机电负荷协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46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