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扩充风沙土耕层有效土壤和降低土壤板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4505.0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0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乔云发;钟鑫;苗淑杰;赵红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杭清涛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耕 玉米 耕层 土壤板结 风沙土 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保水保肥 腐熟发酵 犁铧 抛洒 犁底层 翻转 有机肥 高茬 收割 地下水 保留 污染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充风沙土耕层有效土壤和降低土壤板结的方法,具体为:玉米收割时玉米地中留30cm高茬;向玉米地中抛洒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使用翻耕犁翻耕玉米地,调整翻耕犁翻耕深度至23cm,保证作业后保留原来犁底层2cm厚;翻耕犁翻耕玉米地时,调整翻耕犁铧片角度,使作业立垡翻转90°。本发明能够增加耕层有效土壤,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地下水的污染及提高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扩充风沙土耕层有效土壤和降低土壤板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高强度利用,风沙土区旋耕整地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尤其是多年连续旋耕和农用小四轮拖拉机作业地块耕层有效土壤越来越少,耕地土壤有效土壤减少和板结问题日趋严重。土壤耕层有效土壤减少和板结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些不良后果。风沙耕层有效土壤减少和土壤板结主要是由于土壤本身性质、施肥、灌溉和机械压实等多重因素所致。必须进行合理扩充有效土壤,才能确保农业增产。
目前,采用增加耕层土壤有效性的耕作方式主要是免耕和深翻打破犁底层两种方法来增加耕层有效土壤。免耕技术增加了耕层有效土壤,风沙土本身具有含沙粒高,有机质含量少,易板结特性等特点。风沙土区全年70-80%降雨量集中在7-9月份,降雨强度大,导致免耕措施风沙土板结加剧。由于免耕增加耕层土壤容重,减少耕层土壤孔隙,导致嫌气性土壤环境,不利于耕层中矿质化作用,耕层土壤中水、肥、气、热不协调。深翻打破犁底层方法,有效增加耕层有效土壤,增加风沙土透气性,但是降低风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增加肥料随水淋溶作用,减少肥料和水分的利用率,加剧地下水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扩充风沙土耕层有效土壤和降低土壤板结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扩充风沙土耕层有效土壤和降低土壤板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玉米收割时玉米地中留30cm高茬。
步骤2,向玉米地中抛洒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
步骤3,使用翻耕犁翻耕玉米地,调整翻耕犁翻耕深度至23cm,保证作业后保留原来犁底层2cm厚。一般农业生产耕层18-20cm,犁底层厚约8-12cm。尽量保证犁底层不完全被打破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耕作深度。但不能打破犁底层,如果风沙土犁底层完全打破,会导致风沙土漏水漏肥。
步骤4,翻耕犁翻耕玉米地时,调整翻耕犁铧片角度,使作业立垡翻转90°。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步骤1中有机肥的施用量为每亩施用1吨。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玉米地翻耕犁翻耕作业后,用耙地机将玉米地耙平。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玉米地耙地机耙平作业后,用旋耕机在玉米地中旋耕起垄;然后用增压器对玉米地镇压。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首先,由于采用了深翻至23cm,比常规旋耕作业18cm深,增加27%耕层有效土壤;比免耕耕作降低土壤容重14%,增加土壤蓄水量21%;其次,有机肥的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5.6个百分点;最后,采用在保留2cm厚犁底层前提下深翻,比免耕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加9%土壤保水量,比深翻耕作减少12%淋溶量,提高肥料利用率6个百分点。有机肥还田,秸秆高茬还田和深翻三种处理方法的有机给合,使增加耕层有效土壤,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地下水的污染与提高产量过程融为一体,符合低碳经济。本发明与采用常规种植方法相比纯收入提高20元/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45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